骁睿靠在椅背上,若有所思:“从教育角度看,《浪潮》这部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?”
洛尘将画面切换到文格尔先生在课堂上最初宣布实验的片段:
“首先,它提醒教育者,不能把‘独裁’‘集体狂热’当作简单的历史名词去灌输。
就像电影里的学生,一开始觉得独裁离自己很远,这种认知偏差反而让他们更容易陷入其中。
教育需要通过类似的实验,让学生亲身感受权力、集体意识的危险。”
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,
“其次,卡罗的存在证明,教育应该鼓励批判性思维和独立人格。
如果课堂上只强调纪律和服从,不允许不同声音,那就是在培养潜在的‘浪潮’参与者。”
洛尘调出一份 “三天独裁体验周” 的教学方案,
“教育者可设计沉浸式场景:
第一天用统一手势问好,
第二天推行‘举手才能喝水’的规则,
第三天让学生投票决定‘违规惩罚’,
每天用‘意识日记’记录身体对规则的本能反应。”
【教师弹幕】闪烁红旗:“试过‘举手喝水’实验,有学生憋到脸红也不举手,课后日记写‘感觉喉咙被集体规则掐住了’—— 这就是你说的‘意识觉醒前的窒息感’吗?”
【小学生弹幕】:“我儿子学校搞过‘纪律周’,连擦黑板姿势都要统一,他回家说‘感觉手不是自己的’……”
“所以教育得在纪律和自由之间找到平衡?” 骁睿追问。
“不仅如此。” 洛尘神色严肃起来
,“文格尔先生的失控也是一记警钟。
教育者要警惕自身权力的膨胀,不能以‘为学生好’的名义滥用权威。
真正的教育,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坚固的自我认知,
这样他们才不会轻易被集体意识裹挟,
就像蒂姆,如果他原本就有足够的自我价值感,或许就能抵御‘浪潮’的诱惑。”
洛尘展示一份 “反向 LOGO 作业” 案例 ——
学生在浪潮标志中加入断裂线条与血色斑点,并附阐述 “完美统一的暴力本质”,
“真正的教育应培养批判性思维,
比如开设‘认知免疫课’,让学生用不和谐元素解构集体叙事,
就像素子脱壳时的数据洪流,在破碎中重建自我认知。”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