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是不是本身也是意识预设的程序?”
洛尘突然笑了,指尖在投影上画出两个嵌套的圆环:
“这让我想起黑客帝国里的经典问题——‘如果现实是矩阵,那矩阵是否包含质疑矩阵的程序?’
神经科学发现,元认知能力(即思考思考本身的能力)对应的背外侧前额叶,恰恰是大脑中最晚进化的区域。”他放大一块脑区示意图,
“这块区域能监控意识的运作,就像程序里的调试器——虽然调试器本身也是程序的一部分,但它能识别并修改其他模块的代码。”
**【代码大神】弹幕弹出绿色代码块:“发现华点!元认知=意识的递归函数,参数是‘自我质疑’,返回值是‘认知升级’!”**
“所以关键在‘元认知介入的时机’?”骁睿拿起机械键盘,键帽在灯光下反射出冷光,
“比如我现在觉得‘必须反驳顾神’,如果这时候启动元认知,就会问自己:
‘这个反驳冲动,是源于对权威的抗拒,还是真的逻辑漏洞?’”
洛尘点头,调出一组fMRI数据:“没错。实验显示,当受试者用元认知分析情绪时,杏仁核的应激反应会降低40%,而前额叶的调控信号增强。
这就像意识给自己装了个‘刹车系统’——
虽然不能阻止意识产生偏好,但能让我们在按下‘喜欢/讨厌’按钮前,
多问一句‘为什么’。”
**【心理学硕士】弹幕附带图表:“这和正念训练的神经机制一致!本质是强化‘观察自我’对‘叙事自我’的调节能力。”**
突然,直播间的全息屏闪烁起来,顾神的声音带着回声传来:
“所以当你下次吃到香菜时,试着问自己——是‘我’讨厌香菜,还是意识让‘我’相信自己讨厌香菜?”
骁睿盯着杯中晃动的咖啡,突然笑出声:“那我现在得重新定义‘咖啡’了——
它到底是‘提神饮品’,还是‘都市人用来构建身份认同的意识符号’?”
洛尘推了推眼镜,在投影上展开一张思维导图:“我们可以做个实验:
连续三天记录所有‘喜欢/讨厌’的判断,然后用三个维度拆解——
1. 生理本能(如香菜含有的醛类物质刺激味觉受体);
2. 文化植入(如‘咖啡=小资’的社会叙事);
3. 个人经历(如某次喝咖啡时被老板批评)。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