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其实意识是可塑的,神经科学发现大脑突触能通过训练重新连接,就像程序员重构代码逻辑。”
【经济学教授】弹幕飘过:同意!钻石定价体系本就是商业创造的「意识共识」,本质是集体意识的合谋
【珠宝设计师】反驳:但艺术创作不正是意识赋予材质灵魂的过程吗?没有审美定义,哪有蒙娜丽莎和星空?
【心理学萌新】:所以我讨厌香菜是意识在贴标签?那我能训练自己爱上它吗?
骁睿突然抓起桌上的机械键盘:“那如果意识能重新定义价值,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主动改写‘标签’?
比如把‘加班’定义为‘职场副本闯关’,把‘堵车’想成‘城市流动艺术展’——
这和我们之前讨论的‘意识欺骗’是不是同一种机制?”
洛尘沉吟片刻,调出游戏化心理学模型:
“本质上都是通过重构认知框架来激活大脑奖励系统。
但顾神的视角更宏观——他在讨论意识作为‘价值立法者’的根本属性。”
他忽然指向弹幕中闪烁的金色提问,
“看这个‘意识定义价值是否导致人类困在主观牢笼’——
其实量子物理中有个‘观测者效应’,或许意识本身就是宇宙的一种‘观测维度’。
就像人类重新定义‘环保’价值,将生态提升到生存高度,这种意识的主动调整,反而推动了文明向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。
不过实际操作中,你可以试试‘追问溯源法’——
比如面对‘钻石=高级’的直觉,问问自己这个标签从何而来,有没有反例?
实验室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的物理属性可完全相同。
这其实是一种认知行为训练,类似心理学中的‘思维日记’,通过记录和质疑固有观念,逐步改写意识程序。”
【科幻迷狂喜】:这波啊,是意识在宇宙尺度上的「自指悖论」!我们既是世界的观察者,也是被观察定义的产物
【程序员emo】:所以写代码的意义是意识赋予的?那我敲的不是代码,是意识的电子脉冲日记
【觉醒者 1 号】:从今天起,我的意识要重新定义「早起」—— 这是人类文明模拟器的每日登录奖励!
“当AI学会用算法模拟‘喜欢’和‘厌恶’,人类该如何自处?”这句话如重锤般砸在直播间,弹幕瞬间凝固三秒。
骁睿突然拍桌:“等等!如果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