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“哪怕是魔鬼,也得想想卖给他点什么,从他那里能捞点什么”。
一个开公司的,竟然有了君王思维,那不是等着公司完蛋吗?
于是他不说话了。
随后董事长主持会议,竟然就把赵清玉一纸调令,先是调到后方,配合开发新飞机。
说是开发新飞机,实际上是监禁赵清玉,研究赵清玉……他们想要弄清楚赵清玉身上的奥秘。
实际上,就是禁止赵清玉再接触飞机,将他控制起来,研究起来。
当赵清玉看到那调令之后,顿时愤怒起来。
“该死的!”
“屮!”
“老子辛辛苦苦,给你们作战,你们竟然在背后搞老子!”
“这还有公道吗?”
但是赵清玉毕竟不再是一个年轻人。
他也不是一个普通人,他经历了太多事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其实他内心里知道,像刚刚那样高调,这种事情迟早都会发生的。
然而问题是,如果他不高调,战役早就输掉了。
好在,他早早就设想过经历这种事情,到底该怎么办。
随后,赵清玉一边被监视居住,一边配合那些研究人员。
他决定搞自立。
这些家伙们一个个都是过河拆桥。
其实“过河拆桥,鸟尽弓藏”,还是聪明人干的事。
最最可恨的是,这河还没过呢,刚过了一半就拆桥了。
结果做出决定的一堆人,都跟着掉下去。
这些才是真正让人又可恨又可笑的蠢货。
问题是,这种真实的蠢货,很多。
比如说像大明末期的情况,就是如此。
不惜违背自己士绅的立场,亲自向士绅管员借钱的内阁首辅,被抗不住压力的皇帝,抄家杀死。
许多忠勇的将领,正在打着仗呢,结果被催死,被逼死。
比如说卢相公,正在打仗,结果就被皇帝不信任了,监军不给他派出派出援军,也不调拨粮草。
就这样,孤君难知忠臣,忠臣就被一个个淘汰掉了。
这种体系形成了逆向淘汰。
越是忠诚死的越快,剩下的自然都是一个个二心臣子。
最后出现了末年奇观:皇帝自己亲自在朝会上敲钟,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来参加。
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