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夏的格局,因刘备的到来,开始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。
江北汉津口: 关羽率军渡江,进驻这座扼守要冲的江北堡垒。他一边加固城防,整饬军备,广布烽燧斥候,将防御打造得铁桶一般;一边利用江北相对独立的环境,悄然招募流民,屯田积谷,训练新兵。青龙偃月刀的威名,让宛城的曹仁也感到了压力,不敢轻举妄动。汉津口如同一颗钉子,牢牢钉在荆襄北境。
临江水寨: 夏口城西的荒滩上,热火朝天。在张飞的咆哮(督工)和少数懂得水战的老兵指导下,一座初具规模的水寨拔地而起。简易的船坞内,小型战船(走舸、艨艟)开始铺设龙骨。每日清晨,江面上便响起震天的号子和张飞独特的“水军操练令”。虽然这支新生的水军还很稚嫩,船小兵少,但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,已让对岸巡逻的江东哨船为之侧目。
隐秘商路:打着刘琦旗号的商船,悄然驶离夏口,溯江西上。在石韬的精心运作和刘琦旧部(如王粲等文官)的暗中疏通下,商队逐渐打通了通往江陵、公安,甚至巴蜀边缘的商路。江夏的渔获、盐巴、手工品换回了急需的粮食、布匹、生铁。财富开始涓涓流入“新野营”,支撑着屯田、练兵和军械打造。更重要的,是通过商路,石韬建立了一条隐秘的情报网络,荆襄、江东乃至中原的消息,开始源源不断地汇入江夏。
民心所向:刘备在“新野营”大力推行屯田。他将流民编户,分发农具、种子(部分购自商路,部分由刘琦府库调拨),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。他本人常布衣草履,巡视田间,与民同劳。新野携民南渡的义举早已传遍江夏,如今亲见其仁德,饱受黄祖盘剥的江夏百姓,心悄然偏向了这位“刘皇叔”。刘琦则利用巡视郡县的机会,惩处了几个黄祖手下的贪官污吏,提拔了一些寒门士子,赢得了不少士人和底层官吏的好感。江夏的人心,在无声中悄然流转。
与虎谋皮:刘备与刘琦对黄祖始终保持表面上的恭敬,按时通报军务,粮饷物资也“按规矩”申请(虽常被克扣)。黄祖虽依旧傲慢,视刘备为“寄居之客”,但见其安分守己,屯田练兵也确能增强江夏防务(尤其关羽在汉津口挡住了北面威胁),且刘琦也颇为“识相”,便也乐得暂时相安无事,将主要精力放在防备江东和享乐上。三方维持着一种脆弱而微妙的平衡。
然而,暗流从未停止涌动。石韬通过商路得知,襄阳的蔡瑁、蒯越对刘备入主江夏如鲠在喉,正加紧扶持刘琮,并不断在病重的刘表面前构陷刘琦“勾结外将,图谋不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