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的同情和对蔡瑁跋扈的不满,如同暗流涌动。
“够了!”蔡瑁一声断喝,压下争论。他死死盯着城下刘备的身影,眼中杀机翻滚。他何尝不想乱箭齐发,将刘备及其党羽射杀于此,永绝后患!然而,邓义的话却像一根刺,扎进了他心里。刘备携民渡江,仁德之名已如烈火燎原!此刻若下杀手,他蔡瑁必成天下公敌!更可怕的是,若真逼反了刘备,使其投靠曹操,那后果……蔡瑁打了个寒颤。
就在僵持不下之际,一名内侍急匆匆奔上城楼,气喘吁吁:“蔡都督!蒯长史!主公有令:开……开南侧偏门,放流民分批入城,于瓮城内及城西空地暂时安置!命刘使君……卸甲弃兵,仅带关、张、石等心腹将领及亲随十人,入……入刺史府觐见!其余将士……暂驻城外听候调遣!主公……主公在府中等候!”
这道命令,显然是病榻上的刘表在权衡利弊、听取各方意见(包括蔡夫人枕边风)后,做出的折中之策!既开城门显示仁义,接纳流民(实为包袱),又严控刘备核心力量入城人数,解除其武装,最大程度降低风险。更关键的是,将刘备与他的军队、百姓隔离开来!
蔡瑁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不甘,但主公之命不可违。他冷哼一声:“哼!既然主公有令……开南偏门!放流民入瓮城!刘备!速速卸甲弃兵,随我入府觐见主公!若有迟疑,视同谋反!”
沉重的绞盘声响起,襄阳南侧一扇较小的偏门缓缓开启,仅容数人并行。城下的百姓如蒙大赦,在守军粗暴的驱赶和甄别下(严防奸细),哭喊着、推搡着涌入狭窄的瓮城,场面一度混乱不堪。
刘备深吸一口气,对关羽、张飞等人沉声道:“卸甲。” 他率先解下佩剑,脱下破损的甲胄,只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袍。关羽、张飞、石韬等人虽面有不甘,但在刘备目光注视下,也默默照做。兵器甲胄堆放在地,如同一座小小的坟冢,埋葬着新野的血火与不屈。
“翼德,收敛脾气。云长,护好军师。”刘备低声嘱咐,目光扫过身后数万双充满依赖与惶恐的眼睛,“等我回来。”
在蔡瑁派出的精锐士兵“护卫”(实为押送)下,刘备仅带着关、张、石三人及数名亲随,穿过那道象征着屈辱与未知的偏门,步入了襄阳城。身后,是缓缓关闭的城门,隔绝了将士与百姓绝望的目光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刺史府内,药味弥漫。刘表半卧在锦榻之上,身上盖着厚厚的锦被,脸色蜡黄,气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