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前几处大穴,却再也激不起半分生机的涟漪。这位饱经沧桑、名满天下的大儒,此刻气若游丝,胸膛的起伏微弱得几乎看不见,只有喉间偶尔发出极其细微的、如同游丝将断的“嗬嗬”声。
蔡琰跪在榻边,紧紧握着父亲那只冰冷枯瘦的手,泪水早已流干,红肿的眼眶里只剩下木然的绝望和深入骨髓的哀恸。她的指尖冰凉,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,仿佛灵魂的一部分正随着父亲的生命一起,无可挽回地消逝。
我屏息立于床尾,玄色常服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沉凝。看着油尽灯枯的蔡邕,看着形销骨立的蔡琰,心中亦是沉痛如铅。这位曾指点江山、激扬文字的老人,终究没能熬过雁门关的酷寒与惊悸。
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寂中,蔡邕那紧闭的眼皮,极其艰难地颤动了几下。深陷的眼窝里,那双曾经睿智如星的眼眸,费力地睁开了一条缝隙。目光浑浊、黯淡,却带着一种回光返照般的、惊人的执念,艰难地在床榻间搜寻着。
“琰…琰儿…” 声音微弱如同蚊蚋,却清晰地刺破了死寂。
“父亲!女儿在!女儿在!” 蔡琰如同被电流击中,猛地扑到榻前,泣不成声地将脸贴在父亲冰凉的手背上。
蔡邕枯瘦的手指,竟奇迹般地微微动了动,仿佛想抬起,却终究无力。他的目光艰难地移动,越过女儿泪痕斑驳的脸,落在了床榻另一侧那如山岳般沉静的身影上。
“大…大将军…” 蔡邕的嘴唇蠕动着,每一个音节都耗尽了他残存的所有力气。他深陷的眼窝死死盯住我,那眼神复杂到了极点,有托付江山的沉重,有临终的恳求,更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悲凉与不舍。他藏在锦被下的另一只手,极其费力地、一点一点地从枕下摸索着,终于,扯出了一角明黄色的绢布——正是那日罗业所见,带着模糊墨迹的绢角。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将这一角黄绢,连同女儿冰冷的手,一起,颤抖着、却无比坚定地,推向罗业的方向!那浑浊的眼神,死死锁住我,无声的呐喊穿透了生死:“托付!将她…托付给你!”
我心头剧震!我读懂了那眼神中所有的未尽之言。蔡邕自知大限已至,最放不下的,便是这孤苦无依、才情绝世却又命运多舛的爱女!在生命的尽头,他选择将蔡琰,连同那可能牵涉宫闱秘辛的黄绢(或许是他对汉室最后的忠忱与无奈),一并托付于我这手握重兵、威震北疆的大将军!这是绝望中的孤注一掷,亦是父亲能为女儿铺就的最后一条生路!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4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