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说道。
“大将军如此看重,直,愿用余生相助大将军平定天下,匡扶汉室!”说罢,徐庶双膝跪地心中感动的无以复加。
“好!好!好!”我心甚慰。
于是让徐庶又与身旁的志才互相交流一番,徐庶领命退下,其沉稳的身影仿佛为将军府注入了一股清冽而坚实的力量。
数日后,府邸前庭那株巨大的银杏树下,满地铺金。我与志才正在商议此次招贤情况,志才忽然说道:“主公,通过这几日的筛选测试,来自淮南的一名年轻学子刘晔刘子扬,才能突出,不知主公能否一见!”
刘晔?我微微一怔。历史上此人乃汉室宗亲,淮南名士,其人才名素着,更以智谋深远、精于时务机变而闻名。其兄刘涣时任袁术治下太守,竟因惧祸而欲告发亲弟。刘晔察觉,当机立断,年仅二十便手刃其兄,携家眷部曲投奔庐江太守刘勋,其果决狠辣,亦令人侧目。此人身份特殊,心思深沉,此番主动来投,是福是祸?
“有请刘子扬先生。”我按下心中思虑,朗声道。
多时,一位身着深青色儒服的中年文士在门吏引领下步入庭院。他身材不高,略显清瘦,面容白皙,三缕长须修饰得一丝不苟,举止从容优雅,尽显世家风范。然而那双细长的眼眸,却异常明亮深邃,目光流转间,仿佛能穿透人心,洞察秋毫。他踏着满地的金黄落叶行来,步履沉稳,对着主位躬身行礼,声音清朗而平和:“汉室末胄,淮南刘晔,拜见大将军。久慕大将军威德,横扫中原,志在安民,晔不才,愿效犬马之劳。”
“子扬先生,名满江淮,今日屈尊来投,实乃我之幸事。”我虚扶示意,目光锐利地审视着他,“先生洞悉天下大势,不知对当前时局,有何卓见?尤以淮南孙伯符之动向,我愿闻高论。”我将最紧迫的东南新锐的威胁抛了出来,既是考校,亦是试探。
刘晔心中思索片刻,唇角忽然浮现一丝极淡的笑意,平静地开口:“江东孙伯符!”语气变得凝重,“乃新生之猛虎!其承父勇烈,锐气无双,席卷江东,士民归心。更兼周瑜、张昭等俊杰辅佐,文武相济,羽翼渐丰。此虎,爪牙已利,若待其踞长江之险,尽收江淮之利,则必成心腹大患!当趁其立足未久,根基尚浅,急攻之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他目光灼灼,直视着我,“然孙策骁勇,不可力敌。晔闻其性刚烈,好轻骑游猎,常置自身于险地。此其命门!大将军可密遣死士,精于潜伏刺杀者,预伏于其常行猎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