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由衷支持。
之后,我时常前往蔡府拜访,府内的书斋,成了我们精神交流的圣地。
又一日,我步入书斋,只见蔡琰正临窗而坐,手执书卷,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,勾勒出娴静优雅的侧影。见我到来,她放下书卷,莞尔一笑,宛如幽兰初绽:“罗公子今日雅兴,莫非又有奇思妙想,欲与小女子切磋?”
我亦微笑还礼:“蔡小姐慧眼。近日研读《盐铁论》与《管子》,于国策民生多有困惑,如坠五里雾中。思来想去,唯有向小姐请教,方能拨云见日。”
“公子请讲。”蔡琰目光清澈,带着鼓励。
我便将心中所惑——关于赋税轻重、农商本末、乃至乱世之中如何安民强国的种种思索,一一倾吐。蔡琰凝神静听,时而沉思,时而妙语连珠。她引经据典,剖析时弊,其见解之深刻,逻辑之清晰,常能切中要害,一语道破玄机。从《诗经》的讽喻到《史记》的得失,从天文星象的变迁到地理疆域的沿革,乃至历代兴亡的教训与治国理政的良方……话题信马由缰,却始终不离经世济民的根本。我们时而争论,时而共鸣,思想的火花在书斋中激烈碰撞,又奇妙地交融。
蔡琰之美,不仅在于倾世容颜,更在于她胸中那浩瀚如海的知识与洞悉世事的智慧光华。许多困扰我多时的问题,经她点拨,竟如醍醐灌顶,豁然开朗。我由衷叹服:“小姐学识渊博,见解卓绝,如暗夜明灯,烛照幽微。能聆听教诲,实乃罗业三生有幸!”
她微微垂首,颊边泛起淡淡的红晕,声音轻柔却真诚:“公子过谦了。公子心怀天下,志存高远,才思敏捷,每每有惊人之语,发前人所未发,才是真正的当世俊彦,前途不可限量。”
“小姐谬赞,罗业愧不敢当。一介布衣,唯愿尽绵薄之力,何敢言俊彦。”我心中暖流涌动,她的肯定如同甘泉,滋养着我奋进的决心。
“公子虚怀若谷,谦谦君子之风,更令人心折。”她抬眸望来,眼波流转,带着不易察觉的欣赏。
不知不觉,暮色四合。我起身告辞,蔡琰送至府门。月色如水,洒在青石阶上。她立于门前,眸光深邃,似有千言万语,最终化作一句轻柔的期盼:“今日与公子论学,如沐春风。他日若有闲暇,还望公子常来,文姬愿再聆高论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我心中怦然,郑重拱手:“能与小姐交流,如饮醇酒,受益良深。罗业必当再来叨扰,与小姐共探学问之海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