着青衣婢子走过,婢子指尖刚触到支象牙梳,便被他轻拍着手背笑斥,笑声落进灯影里,惊飞了檐下悬着的铁马,叮当声混着远处画舫的琵琶,在暮色里漫得很远。月上中天时,灯影渐稀,惟有汴河的水波还晃着残光,像谁将满河星子,都揉进了这人间烟火里。
\n
汴梁的中秋月悬在相国寺的塔尖时,石飞扬已坐在苏轼的书房里,与新党旧党的核心人物围炉煮酒。赵清漪的凤驾就停在巷口,她换了身月白色的宫装,透过窗纸望着里面的身影,手中的龙已换成了桂糕。
\n
“向先生的‘青苗法’改良策,真是救万民于水火啊!”王安石感慨地道,他的胡须上沾着酒渍,手中的《字说》已被批注得密密麻麻,但又皱眉紧觑,难过地道:“这‘保甲法’触及禁军的利益,其难度恐怕胜过永乐城的血战。”
\n
石飞扬的指尖轻敲桌面,节奏遵循着日月神教的“圣火令”暗号,低声授计道:“明日早朝,命张璪携带大理段氏的密信上朝,宣称西夏与辽国勾结,企图利用新法动荡之机南侵。”明里帮着宋国,实际上是为了削弱辽国和夏国。他忽然望向窗外,赵清漪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,便调侃地道:“公主带来的禁军,是否守住了宣德门?”
\n
赵清漪推门而入,书房内桂糕的香气与酒气交织,激动地道:“父皇已下令,暂停皇城司的职能,由我接管禁军。”她将一碟糕点置于石飞扬面前,又认真地道:“这是按照你提供的方子制作的,加入了回鹘的沙枣。”
\n
石飞扬拿起一块桂糕,品尝的瞬间,不禁回忆起黑木崖的雪夜,孛儿帖也是这样,在篝火旁为他烤制沙枣糕。他的眼眶微热,却只是将糕点咽下,又对王安石道:“明日朝会,必将有一场激烈的较量,各位大人需警惕夏国在朝中安插的细作。”
\n
夜色渐深,苏轼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,新党与旧党的辩论声与笑声交织,似乎忘记了党争的界限。石飞扬步出书房时,赵清漪正倚靠在巷口的老槐树下,月光透过叶缝洒在她身上,宛如披上了一层银纱。看到石飞扬过来,便柔情地道:“向天歌,”突然紧握他的手,掌心的温度异常炽热,又真诚地问道:“待新法实施后,你是否愿意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1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