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抚了大西军,朝廷也难以信任,全部礼送出境,省钱省力还省心,可谓一劳永逸。
而缅甸在洪武、永乐年间在形式上也算是大明国土,可是统一后的缅甸却成为大明边境上的不稳定因素,将大西军送出国境去祸害缅甸,对朝廷来说可谓两全其美。
以朝廷看来,大西军孤军深入缅甸,如果不发生奇迹,大西军终将全军覆没,难以幸免。
理论上也确实如此,缅甸地处南疆,穷山恶水,瘴气遍地。即使云南也是到了元朝时期,才正式纳入中国版图,更别说缅甸了。
所以朝堂上最终同意了这种让两个不稳定势力自相残杀,相互削弱,自生自灭的安置方案。
但是王越却不这么看,历史上大西军余部保护着永历帝进入缅甸后,可是把缅甸军打的鼻青脸肿,如果不是李定国等人的主要敌人是满清,缅甸的国都阿瓦也要被攻克了。
历史上的大西军客居缅甸,不可能两面为敌,为了永历帝能有个安身之地,对缅甸当局一再退让,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同了。
双方在桐梓会晤之后,天策军分批释放了近万名大西军骨干成员。
大西军分散在各地的溃兵也纷纷通过天策军的防区,向遵义地区汇集,大西军总兵力逐渐恢复到六万多人。
王越又将缴获的大批粮食、马匹、军械等运抵遵义,并附赠大西军电报机十台,三七式步枪五千支,三七式火炮五十门,起点城产四轮马车一千辆,以及大量的弹药,大西军终于脱胎换骨,恢复了强大的战力。
电报机和武器弹药现在只是赠品,大西军体验过后新式武器的威力之后,自然会逐步换装成三七式装备,后期的武器弹药大西军只能通过采购获得,从而与天策军建立起武器供给关系。
王越相信在二十年内,大西军是不可能仿制出三七式武器的,这其中的关键是由冶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