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色当突破:默兹河防线的崩溃
(一)德军的钳形攻势
1940年5月13日,德军A集团军群在色当地区对默兹河发起总攻。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(下辖第1、2、10装甲师)与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形成南北钳形攻势:
- 北部突击:第1装甲师在色当以北的蒙梅迪渡口强渡,利用300门火炮和200架Ju-87轰炸机实施饱和打击
- 南部迂回:第10装甲师在色当以南的卡里尼昂渡口突破,切断法军后撤路线
- 空中支援: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每日出动1500架次,对法军阵地实施地毯式轰炸
(二)法军第55师的溃败
防守色当的法军第55师(辖2个步兵团)存在致命缺陷:
1. 部队60%士兵为1939年征召的后备役,仅接受过4周训练
2. 装备落后:仅有12门75毫米野战炮,无反坦克武器
3. 防御松懈:战壕未完工,机枪掩体暴露在外
德军在5月13日下午发起进攻,先以燃烧弹点燃阵地周边森林,再用火焰喷射器肃清掩体。至14日凌晨,第55师防线崩溃,德军建立宽20公里的桥头堡,伤亡比达1:15(德军300人阵亡 vs 法军4500人伤亡)。
(三)战术创新:"坦克-工兵"协同突破
古德里安在此战中首创"装甲集群+特种工兵"战术:
- 突击舟桥:第5装甲工兵营携带折叠式钢桥,30分钟内架起载重40吨的浮桥
- 磁性炸药:工兵用吸附式炸药摧毁法军混凝土碉堡
- 烟雾掩护:发射1500发烟雾弹遮蔽河面,迷惑法军观察员
这种战术使德军装甲部队在24小时内渡过宽100米的默兹河,打破了"河流阻挡装甲部队"的传统认知。
二、装甲狂飙:从色当到英吉利海峡
(一)古德里安的"魔鬼推进"
突破默兹河后,德军装甲部队以日均80公里速度向西突进:
- 5月15日:第1装甲师抵达拉昂,切断法军第9集团军通讯
- 5月16日:第2装甲师攻占圣康坦,威胁巴黎东北门户
- 5月17日:第10装甲师进抵亚眠,分割英法联军
- 5月20日:第2装甲师先头部队抵达阿布维尔,控制索姆河入海口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