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的。
这里的土质比较松软,挖起来也并没有多费劲,土墙也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,刘田挖了一小堆黄土后,今天就不准备挖了。
光有黄土还不行,还得有水,刘田突然发现自己除了食物之外,什么都缺,连个可以装水的容器都没有。
没有办法,刘田只好拿出一块晒干的狼皮,去小溪里兜着水往山洞这边运,运了好多趟,用来和泥的水才差不多够了。
只是刘田觉得这样运水的话,效率太低了,而且很消耗体力,得先做一些盛水容器才行。
刘田回忆了一遍自己曾经体验过的陶器制作流程,开始捏制陶坯,刘田的要求不高,只要不开裂,实用就行,外形美不美观他是不在乎的。
既然是用来盛水的,那他就打算做个稍大一些的水缸,再做两个用来打水的陶罐,这就差不多了。
毕竟是试验阶段,能不能成功,现在还说不准,所以刘田不打算多做,就做现在急需的几样物品就行了。
刘田几乎是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,才把三件陶坯做好了,当然刘田不可能做的那么完美,水缸有半米来高,盛满水足够刘田一个人用一整天了,取水罐要略小一些,这样取水时更方便一点。
陶坯做好后,不能马上烧制,也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曝晒,需要自然阴干,否则,很容易就开裂。
刘田小心翼翼的把它们搬到山洞里,但还是在缸口上和罐口上留下了五指印,好在,这并不会影响使用。
晚上睡觉时,刘田把所有的肉都收回了山洞,自从被狐狸偷过一次后,他已经不敢晚上熏肉了。
山洞里还是比较凉爽的,加上夜晚气温降低,肉放在山洞里,不会很快就腐败。
等到第二天的时候,刘田就开始挖烧制陶器的土窑,他直接在平地上挖出一个大坑,坑的大小就以那只陶缸作为参照物,比陶缸更大一些就可以了。
这样就可以了,烧的时候把陶坯放进去,然后再在坑里堆满木柴,点燃后就可以烧了,这也是最远古的烧陶法,为了省事,刘田就借用老祖宗的经验了。
烧制陶器需要用到大量的木柴,刘田又在附近转悠,收集木柴,因为不敢远离山洞去树林里,所以凡是跟木头沾点边的都被他带了回来,就连枯萎的茅草他也没放过,山洞旁两棵大树的枝桠都被刘田掰断,放到太阳底下晒。
到这里,刘田觉得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,回到山洞,看了看陶坯,颜色已经变浅了,原本一捏就一个指印的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