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名盯着屏幕上的那句话,手指停在桌面上,指节微微发白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,在桌面投下一道光影交错的痕迹。
“他们在准备更大的东西。”
他缓缓吐出一口气,目光微沉。苏婉儿站在他身旁,神情凝重。
“你打算怎么做?”她问。
“先稳住现有的成果。”杨名站起身,走向办公室一角的终端设备,“监管机制刚刚落地,不能让它成为一纸空文。”
几天后,全球科技安全委员会正式开始运作。各大科技公司陆续提交合规报告,接受审查。舆论热度尚未完全退去,民众对科技滥用的警惕性仍然高涨。监管机制初期成效显着,多个非法实验项目被叫停,几起潜在危机被扼杀在萌芽阶段。
然而,杨名知道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
他启动神眼,视野穿透数座城市的高楼大厦,直抵地下实验室、数据中心与研发基地。他看到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科技网络,表面上风平浪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
“有些地方……不太对劲。”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。
林子昂翻阅着最新的情报报告:“哪些方面?”
“某些企业的研发进度比预期慢了太多。”杨名指着屏幕上几个标记点,“不是因为技术瓶颈,而是刻意放缓。他们好像在等什么。”
沈青禾皱眉:“等?等谁?”
“不清楚。”杨名合上终端,“但我们得盯紧他们。”
与此同时,社会舆论逐渐转向正面。媒体纷纷报道监管机制带来的积极影响,民众对杨名等人表达了广泛支持。一些曾公开反对监管的科技企业也开始低调行事,甚至主动配合调查。
但并非所有人都心服口服。
“你们这是打着监管的旗号行垄断之实。”一家科技杂志发表社论,措辞尖锐,“科技发展不该被少数人掌控。”
另一家新闻网站则质疑:“所谓的‘安全审查’是否侵犯了企业的自主权?”
面对这些声音,杨名没有急于回应。他在一场公开论坛上冷静地陈述事实,展示了几组被监管机制及时阻止的技术滥用案例,并强调:“我们不是为了限制科技,而是为了确保它不会成为伤害人类的武器。”
他的发言被多家主流媒体转载,支持率再次上升。
可就在团队成员们稍感轻松时,杨名却察觉到了一丝异样。
某天深夜,他在监控室里独自查看数据流向。神眼开启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