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压力就会倒逼政府行动。”
于是,一场悄无声息的信息战悄然展开。
林子昂带领的黑客团队成功入侵了几家涉事公司的内部系统,将大量隐藏的实验数据和资金流向公之于众。与此同时,杨名亲自操控新媒体账号,发布了一系列关于“意识上传”、“脑控芯片”的科普视频,并结合真实案例,揭露科技滥用的潜在风险。
舆论迅速发酵。
公众震惊之余,也开始反思科技发展的边界。各大社交平台上,关于“科技是否应该自由发展”的话题持续升温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建立监管机制。
然而,就在形势逐渐明朗之际,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再度打破了平静。
某天清晨,杨名刚走进总部,就接到了紧急通报——几家科技公司联合发起反诉,指控“全球科技安全委员会”侵犯企业权益,并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阻止监管机制的实施。
“他们想拖入司法程序,消耗我们的资源。”沈青禾分析道,“如果我们无法在法庭上站稳脚跟,整个计划可能都会被搁置。”
“那就让他们看看,什么叫真正的证据。”杨名冷声道。
当天下午,在一场临时召开的听证会上,杨名当庭展示了一段加密数据的解密过程。这段数据来自一家名为“星链科技”的公司,详细记录了其如何利用“脑控芯片”对特定人群进行情绪操控,并将其伪装成“智能穿戴设备”推向市场。
现场一片哗然。
法官不得不宣布休庭,要求进一步调查。而在场的媒体记者早已将这一爆炸性消息传遍全球。
接下来的几天里,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迫表态,有些选择主动配合调查,以求减轻处罚;也有些仍在顽抗,试图寻找漏洞反击。
但此时,杨名已经不再给他们机会。
他亲自带队,深入几家重点企业进行突击检查,借助神眼的能力,绕过重重防护,直接获取了最核心的数据。每一项证据都精准打击对方要害,令其无从狡辩。
最终,在多方压力下,多个国家的政府不得不承认监管机制的必要性,并签署了《全球科技安全协议》。该协议确立了科技研发的底线原则,并赋予“全球科技安全委员会”执法权限。
然而,就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时,杨名却收到了一条奇怪的信息。
信息来自一个匿名邮箱,只有一句话:
【你以为这只是监管?不,这只是开始。】
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