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严,梵宇静谧。檐牙高啄,接霄汉而流彩;殿阁错落,倚青山而凝立。
时当薄暮,烟绕禅林。僧敲木鱼,声动而经韵起;钟鸣宝殿,音扬而尘心沉。其声也,洪而不躁,悠而能深。
穿林越谷,惊宿鸟而展翅;绕梁回壁,唤游子而思亲。似龙吟于沧海,若凤啸于高岑。
闻此钟声,思接千古。忆昔高僧驻锡,传法布道;信众虔诚,祈福求祜。
钟声伴经声,醒世之妙音;佛光映霞光,渡人之慈橹。岁月悠悠,钟声未已。见证朝代之兴替,历经风云之变幻。虽沧海桑田,而其韵依然。
至若月上东山,霜落寒川。钟声悠悠,传于万壑;梵呗阵阵,流于九天。
令名利客息其纷扰,使迷途人返其本元。钟声起处,烦恼尽散;禅意生时,智慧自添。
嗟夫!古寺钟声,乃心灵之慰藉,文化之遗产。传智慧之明灯,启善缘之妙缘。愿其声永在,长佑人间。”
王铭写完后,把手中毛笔放回笔架。
众位大人纷纷上前观看,学政大人更是摇头晃脑,声情并茂的大读出声。
众人都被此赋所吸引,更是震惊王铭的文采,其子当真逆天啊,有的人心中甚至拿他和苏子相比较。
考校持续了一个多时辰,王铭对答如流,文采尽显。
各位大人传阅着王铭的作品,不住地点头。
余大人率先开口道:“此子才华,实乃罕见,文采堪称旷古绝今。”
苏子也附和道:“不错,加以培养,必成大器。”
李巡抚道:“如此人才,当为朝廷效力。我愿收他为弟子,悉心教导。”
学政大人也不甘示弱:“我在太学多年,经验丰富,王铭跟着我,定能在学问上更进一层。”
一时间,各位大人都争着要当王铭的老师,谁都不让谁,最后还是苏子喝声叫停,以后再议。
众人听后这才作罢,不过稍后他们又讨论起,王铭的前程安排。
余大人道:“王铭,以你的才学,去京城任职,前途无量,你意下如何?”
李巡抚听后连忙说道:“大人,我认为王铭身为关州学子,还是应该先留在关州任职为好,再说,他还很年轻,应该多接触地方事务,这样以后进入朝堂,必能不负众望。”
李巡抚还想收王铭为弟子,要是去了京城,他就放跑了这个麒麟之子。
“王铭其才如果就留在州府,可是有些大材小用了,还是跟我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