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斯塔夫坐在大巴车的座位,目光并没有落在年轻人递来的那份简历上。
他微微侧过头,用流利的艾达语率先抛出一些生活上的问题,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,仿佛只是在闲聊家常。
年轻人微微一怔,随即迅速调整状态,脸上带着礼貌而自信的微笑,对答如流,每一个回答都清晰明了,条理清晰。
在交谈的过程中,古斯塔夫得知这个年轻人来自东瀛,家住风景秀丽的鹿儿岛。
他先后在京都大学和东瀛古代科技研究所进行深造,那专注学术的神情和清晰的表达,让古斯塔夫不禁对他多了几分留意。
接着,古斯塔夫像是突然来了兴致,又先后切换成东瀛语、秦语,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小众的小语种与年轻人交流。
年轻人起初有些惊讶,但很快便镇定下来,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。
他时而用东瀛语优雅地回应,时而用秦语侃侃而谈,即便是一些小语种,也能磕磕绊绊却努力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。
古斯塔夫惊讶地发现,这个年轻人会的语言种类繁多,虽然斯拉夫语他说得有些生涩,发音也不是特别标准,但基本的交流已经不成问题。
但这也让古斯塔夫的心中却不禁生出一分警觉。
在学术界,一般的学者往往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,很少会有如此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。
尤其是像他这样研究古代学的学者,一门艾达语足以应对大部分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。
而需要掌握多门语言的职业,在古斯塔夫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一个词——间谍。
为了进一步试探,古斯塔夫收敛起脸上的笑意,神情变得严肃起来,开始提出一些专业问题。
这些问题涉及古代科技的多个领域,难度颇高。
年轻人微微皱眉,有条不紊地回答着每一个问题,他的回答深入浅出,让古斯塔夫不禁暗暗点头,看来这个年轻人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二十分钟的车程在两人的交流中很快过去,大巴车缓缓停下。
古斯塔夫却没有立刻给出答复,只是很暧昧地留下了一个私人邮箱给年轻人,声音低沉地说道:
“如果你还有更多的想法,可以通过这个邮箱联系我。”
随后的一个月内,古斯塔夫的私人邮箱里陆续收到了三条来自这个年轻人的邮件。
每次打开邮件,都能看到年轻人那工整而诚恳的邮件,无一例外,都是在诚恳地表达自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