继续阅读!
他最后在几个主要的力流路径上画出了优化的引导线,避开了原本应力集中的深红区域。“同时,配合对节点本身结构进行微调,优化力的传递路径。这样,才能真正实现‘自适应动态配载’,让整个支撑环像活的筋骨一样,在巨大的力量撕扯下,也能保持韧性与协调!”
随着他清晰而富有逻辑的阐述,以及屏幕上那直观的概念图,楚老和周老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,眼中疲惫被一种越来越亮的、近乎狂喜的光芒取代!困扰多日、如同死结般的难题,在这位年轻院士的剖析下,竟然展现出一条清晰、可行、甚至带着革命性的解决路径!
“感知…计算…执行…动态调整…”楚老喃喃自语,猛地一拍控制台,“妙!太妙了!把柔性缓冲从‘死’的变成‘活’的!羽墨,你这思路简直是点石成金!”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。
周老也长长舒了一口气,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,脸上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真正的笑容:“自适应动态配载…智能缓冲关节…好!这才是解决复杂耦合变形的根本之道!老楚,立刻召集结构力学组、传感器组和精密机械组的负责人!不,所有相关领域的骨干,马上到一号会议室!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,把这个‘智能关节’的方案落地!”
整个指挥大厅如同被注入了强心针,瞬间活了过来!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,取而代之的是高效运转的指令声、急促的脚步声和充满干劲的讨论声。工程师们迅速行动起来,奔向各自的岗位。
陈羽墨被楚老和周老簇拥着走向会议室,步履依旧沉稳。
会议室里灯火通明,巨大的白板上很快被陈羽墨勾勒出的概念图、传感器布局、微执行器原理草图填满。他站在白板前,条理清晰地向汇聚而来的各领域专家阐述着“自适应动态配载”系统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实现路径。
时间在高度专注的研讨和碰撞中飞速流逝。窗外的天色由白昼转为黄昏,再沉入夜色。会议室的灯光成为这片钢铁森林中一处不眠的灯塔。
当初步的技术路线图和分工方案终于敲定,散会时已是深夜。陈羽墨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,拒绝了楚老安排车送他回去的提议。“我开车了,楚老、周老,你们也早点休息。”
走出灯火通明、依旧人声鼎沸的工程中心大楼,冬夜的寒风裹挟着霜气扑面而来,刺骨的冷意让他精神微微一振。他坐进车里,没有立刻发动,而是靠在椅背上,闭目片刻。
他拿出手机,屏幕亮起,指尖划过屏幕,点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