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退化模型。】
【核心症结:高能中子流引发晶格原子位移,导致空位/间隙原子聚集、氦泡形成,材料强度塑性同步下降。】
【优化路径:引入特定纳米级弥散强化相,细化晶粒,并优化晶界工程,提升缺陷湮灭能力…具体工艺参数调校中…】
“楚老,”陈羽墨的手指在交互屏幕上快速点选、滑动,调出几组关键的性能曲线对比图,声音沉稳,“问题根源在于晶界在长期辐照下成为缺陷聚集的通道。现有的RAFM钢晶界净化程度不够,SiC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也有优化空间。”他指向其中一条代表材料塑性急剧下降的红色曲线,“看这里,辐照5000小时等效时间后,断裂韧性指标已经跌破了安全阈值。”
他指尖轻点,屏幕上切换出一套全新的材料微观结构设计图和对应的熔炼、热处理、粉末冶金复合工艺流程图。“我们需要在现有材料体系基础上,进行晶界纳米化处理。核心是两点:第一,在RAFM钢熔炼过程中,精确控制微量元素的添加时机和比例,利用原位反应在晶界处形成高密度的、纳米级的稳定氧化物或碳化物颗粒,像‘铆钉’一样强化晶界,阻碍空穴和氦泡的迁移长大通道;第二,对于SiC复合材料,采用梯度功能设计理念,优化纤维/基体界面层成分和结构,提升其抗辐照肿胀能力,并吸收界面应力。”
他的方案直指要害,逻辑清晰,每一个关键点都切中当前材料的致命弱点。这既源于他前世在极端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,也融合了烛龙提供的、经过维度降阶适配的晶界工程优化思路。
楚老和旁边的材料专家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,如同在迷宫中找到了出口。“晶界钉扎!梯度界面!”楚老喃喃重复,疲惫的脸上焕发出光彩,“对!这样就能把缺陷锁死在晶粒内部,延缓它们汇合破坏材料整体性的速度!快,老张,立刻组织材料组,按照陈总工的思路调整熔炼和复合工艺参数!优先保障实验炉!”
整个指挥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。陈羽墨如同定海神针般留在指挥中枢,目光锐利地扫过各小组反馈的实时数据和调整方案,不时提出精准的修改意见。屏幕的光映在他专注的侧脸上,时间在无声而紧张的协同中悄然流逝。
日升月落,晨昏交替。
接下来的整整一周,陈羽墨的生活轨迹固定在两点一线:晨曦微露时从田家或自己家出发,驱车前往西郊那座巨大的钢铁环;深夜,披着满身疲惫和庐州冬夜的寒气归来。羲和工程就像一个庞大而精密的钟表,每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