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心疼自己一生积攒的家财化为云烟,被败家儿子气病倒下了,两个老人没了心气,人没有挺过来,临死前嘱咐自己的童养儿媳妇王盼弟,一定要守住陈家村的几亩田,别让李家绝了后。
李振华的爹抽大烟虚淘了身体,过惯了好日子,到乡下也没有好屋住,也没熬过当年寒湿的冬天,死在了腊月里。
这时李振华早已从学校参加了革命,不知道家中变故。
等他再次回到梦泽县上溪镇,才知道自家已经搬到了陈家村。
王盼弟带着小儿子住在山下潮湿的草屋里,艰难度日,见到了久别的大儿子李振华,母子抱头痛哭。
李振华立刻想法给妈妈和弟弟改善居住环境,他找地方给他们盖了四间木头房子,远离山下的潮湿。
八九个木匠一起干,新木头房子几天就竖起来了,但这几年潮湿的居住环境,还是伤了他们的腰腿,给他们留下了病根。
王盼弟得知儿子已经在县城里参加了工作,还娶了媳妇,生了孩子,自己成了革命家属,在陈家村立刻就抖起来了。
多年的媳妇熬成婆,王盼弟觉得自己的腰杆子硬硬的。
她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受气小媳妇,感觉自己长了好几辈,对谁的生活都可以指点江山。
李振华和陈荷花都在县上任职,这让李家一下子扬眉吐气,愿意和李家结亲的姑娘一下子都冒了出来。
李振华的弟弟李光宗一下子成了香饽饽,王盼弟更是挑挑拣拣地开始选小儿媳妇。
大家都眼明心亮,觉得李振华夫妻肯定会把弟弟一家拉拔起来,以后还会带到城里去过日子,女儿嫁给李光宗肯定是要享福的。
所以从相看到结婚没用一个月,李光宗就娶到了新媳妇。
李光宗比李振华小五岁,王盼弟怀小儿子时,丈夫已经抽大烟成瘾,所以李光宗生下来就比李振华体弱多病。
再加上住到陈家村后条件差,就算王盼弟想娇养儿子,家里也没有从前宽裕的条件。
上山砍柴是一个男人要做的活路,娘做不动了,崽就更要顶上。
李光宗上山砍柴,砍一担湿柴挑下山,放在场院里晒干了才能烧。
本来积攒了一个干柴堆,够烧十天半月的。
可是最近又是相亲,又是结婚,导致上山砍柴的时间就少了。
婚后几天,眼看着家里的柴草就要用光,李光宗又上了山。
附近的都被人砍光了,李光宗只能往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