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隍庙外陈荷花的院里,赵小姩在墙角打坐。
陈荷花在窗前晒太阳,混浊的眼睛盯着院门外,像是看见了什么,又像在等待着谁。
蔡洁做完家务,随着老人的目光看去,只有几只麻雀落在院里,叽叽喳喳,蹦蹦跳跳。
老人的儿女昨天刚来过,今天应该不会有人来。
蔡洁想了想,院里有风,推老人出去晒太阳有些凉,不如就在窗前晒一晒更好。
打开电视机,调到戏剧频道,咦咦啊啊的唱腔响起,陈荷花闭上眼,手微微在腿上打起节拍。
赵小姩问陈夫子:“今日我感觉陈荷花与往日不同,是她的大限快到了吗?”
陈夫子在挥毫作画,看了一眼屋里的陈荷花道:“还未到天年,只是她有心事,想在冬至前回老家祭祖。”
“她在等谁来?”
“等她的孙女小李警官。只有小李警官不怕麻烦,可能会开车带她回老家。”
“她老家哪里的?还有人吗?”
“陈荷花老家陈家庄,和你老家赵家庄就隔一座山,她还有亲戚故旧在村里。”
“是赵家庄的落凤山吗?赵家庄的老人都埋在那座山上。”
“是。山坡延绵数里,靠赵家庄这边是你们村的祖坟山,靠陈家庄那边是他们村的祖坟山。”
“冬至前给故去的老人上坟送寒衣,这类事情现在愿意做的的年轻人很少了,只有老年人还在坚持这些风俗。”
“年轻人不信上坟的人不少,连过生日吹灯拔蜡、咒自己的事情都傻傻做得欢快,这批小傻们现在只认钱。”
“夫子,是过生日吹蜡烛吗?”
“是,现在人间喜欢学西洋人,过生日点蜡烛,然后再吹灭拔掉,这是非常不吉利的。”
“为何?”
“吹灯拔蜡,意味着散伙塌架,不是好事。蜡烛这东西古代不常点,多用油灯。在华国汉族的风俗习惯里,两件事是必须点蜡烛的,一是结婚,二是人死。结婚用红烛,丧事用白烛。”
“现在有些人喜欢西洋人那一套,过生日还点白蜡烛,吹灭,又拔掉,这不是在咒自己死么?不知者不为怪,过生日其实只适合静悄悄,毕竟是母难日。道不言寿,生日不过也罢。”
“那过生日吃长寿面是不是更吉祥?”
“是,求生机的。生日少过,对老人来讲易延寿。”
“为何?”
“无常很忙的,去人间锁魂常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