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啊?全是招赘吗?”
“不是招赘,就是男人出嫁,女子留在自家,和男人一起生活。”
“男人愿意吗?”
“这是风俗习惯,从古至今就是这样过来的。”
“古盐场的女人有什么特别吗?”
“有,晒盐场只有女人能进去,盐田靠女人劳作。男人留在家里操持或者出去卖盐。”
“这么说,女人掌握了资源,家庭经济命脉在女子手里。那盐田里的活不累吗?”
“累,非常累,要把卤水一趟趟从井里背上来,倒在卤水池里,卤水池里的盐水再倒入盐田晒干,就成了雪花盐和桃花盐。”
“那盐好卖吗?”
“好卖,牧区就喜欢这里的盐,尤其是桃花盐,牲畜吃了多长肉,还长得结实。”
说完,白梅拿出玄光镜,让两个小灵宠自己看雪山盐场的生活,自己去了罚恶司。
雪山巍峨,江水奔腾。
玄光镜里风景变幻,盐田像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镜子,蓝天、白云、山峦的倒影在其中交织,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。
山风,烈阳,时光被盐田腌制得醇厚而富有韵味。
这里的古老盐艺,一直遵循着“传女不传男”的传统。制盐一直都是由女人独立承担,男人不能涉足,他们负责外出销售盐巴。
男人们常常赶着骡马,穿越遥远的路程,前往外地销售盐巴,一去便是数日、数十日,甚至数月之久,其艰辛可想而知。
晒盐也是重体力活,当地女人每日需肩负60至100桶富含矿物质的卤水,以灌满每块盐田。随着烈日与干热风的共同作用,卤水逐渐蒸发,最终便可收获洁白的盐巴。
其实,这里的制盐工艺并不繁杂。清晨,女人们肩负着木桶,手提担子,前往江边的卤水井(盐井)中取出富含矿物质的卤水,一步步爬上台阶,来到这半山腰,小心翼翼地将卤水倒入盐田之中。
当卤水填满盐田,在这片木架下方,卤水沿着土层与盐架的缝隙缓缓渗漏,风干后,便形成了一根根洁白的“盐挂”。这些盐挂质地纯净、杂质微乎其微,无疑是上乘之选。漫步其间,宛若水晶般的奇妙世界,立柱密布,深邃而神秘,令人惊叹。
盐田的建造独具特色,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了依山而建的地形。长短不一的圆木被巧妙地支撑起一块块盐田,木板搭成的台面,经过粘土腻缝和铺垫抹平,便形成了一块块可以晒盐的田地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