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时间都是让赵小姩自己用功,告诉她读书要互相印证,而她懂得太少,容易走偏和认死理,要学富五车,才能广征博引。
一日讲子路拯溺,原文是:
子路拯溺而受牛以谢。孔子曰:鲁国必好救人于患也。子贡赎人而不受金于府。孔子曰:鲁国不复赎人矣。子路受而劝德,子贡让而止善。
陈夫子给赵小姩解释:“子路救了一位溺水者,被救者送给子路一头牛答谢。子路高兴地收了。孔子说鲁国人从此将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。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贡替奴隶赎身,这些奴隶都是流落在外国的鲁国人。当时鲁国法律规定赎金政府会报销,子贡却拒绝接受,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。孔子说鲁国将不再有人愿意做这种替人赎身的好事了。”
“赵小姩,故事里面子路受牛和子贡辞让,你认为谁是谁非?”
赵小姩认真想了一会,回答说:“大概是子路家穷,子贡家富?子贡,名端木赐,出身于显赫的春秋名流家庭,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商业才能。在拜孔子为师之前,才华横溢,口齿伶俐,又会经商,家境经优越,在经济上远超同时期的许多人,就是现在说的富豪。子路,名仲由,出身贫寒,家境并不富裕,所以一头牛在子路这里是一笔大财产,在子贡眼里可能就是一根毫毛,那些奴隶的赎金,在子贡眼里不值一提,可能子贡更想要名声吧!”
“赵小姩,你再好好想一想,这二人谁是谁非?”
“如果作为普通老百姓的话,有人会认为子路有些贪财,现在人间都讲做好事不留名,都是不求回报的,子路要这头牛不对,而子贡就很仗义,大丈夫仗义疏财,名满天下。”
“赵小姩,如果你站在一个制定政策者的角度上,谁是谁非?”
“既然要制定出政策,让大家都遵守,那么肯定要兼顾大多数人的利益,而且规则还要能够执行下去,从人性讲是要就高?还是要就低?就低的话,子路受牛是对的,因为做好事就要得实惠。做好事也是有风险要付出的,官府奖励做好事的人,百姓自己去答谢做好事的人,这样做好事的风俗就会流传开来,大家都会做好事,这样做好事的人也会名利双收。”
“你再继续往下想,站在国家的立场上,子路受牛和子贡赎人,谁是谁非?”
“这样说来,子路受牛是对的,子贡赎人断了做好事人的后路。以后就算有人看见鲁国人在外面做奴隶,也没有人愿意替他们赎身,因为对照子贡的辞金不受,他们不好意思再去官府领奖赏。因为赎人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