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佛经真义。
老艄公在接待波斯商人时,发现了玄阴司的新阴谋。商人带来的 "圣火令" 上刻着蛊虫养殖图,火焰纹路竟是用 "万蛊之母" 的涎液绘制。阿桃立刻用医泉露清洗令牌,发现背面隐藏的密信 —— 玄阴司正通过丝绸之路,将蛊虫卵伪装成香料运往各国。她迅速命弟子们制作 "识蛊香囊",交给往来商队佩戴。
求药过程中,弟子们建立了独特的分配原则。对急症患者,优先使用 "化蝶生肌散";对慢性病者,给予 "三色续命丹" 调理;对中毒武者,提供 "冰火驱虫丹";对特殊病例,则量身定制药方。阿虎还设计了 "药效沙漏",根据沙漏流尽的时间判断丹药是否起效,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。
与各方势力的接触,也让弟子们获得了珍贵的医学资料。西域医师分享了用骆驼血治疗沙漠病的方法,东瀛医师赠送了《医心方》的孤本,波斯商人则带来了阿拉伯的《回回药方》。阿桃将这些与南海传承结合,完善了《全球医典》的编纂,其中记载的 "跨洋疗法",能针对不同地域的病症进行精准治疗。
夜幕降临时,太医院的演武场变成了临时病房。阿桃在药炉前炼制 "百解蛊毒丹",炉火映红了她鬓角的汗珠;阿虎在伤兵间穿梭,用医武手法为他们疏通经络;阿明则在长廊吹奏《安神曲》,帮助患者安然入睡;小药童提着灯笼,给每位患者送上温热的药粥。老艄公站在悬壶旗下,看着这忙碌而有序的场景,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。
当第一缕晨曦照亮药圃,求药的队伍已排出三里地。阿桃望着满山遍野的患者,没有丝毫退缩,反而感到一种使命的召唤。她知道,悬壶居的弟子们正在做一件伟大的事 —— 不仅是救治患者,更是在搭建一座跨越地域、连接文明的医学桥梁。而那些求药者带来的不仅是病例,更是对悬壶医术的信任,对医者仁心的期盼。
"师父,波斯商人说他们国王愿意用整个香料园换还魂草的种子。" 小药童捧着锦盒跑来。阿桃微笑着摇头:"告诉他们,悬壶居的药材只救人,不交易。但我们可以派医师去教他们种植。" 她知道,真正的影响力不是靠丹药堆砌,而是用仁心去感动,用医术去分享。
春风拂过太医院的杏黄旗,旗面上新增的 "仁心济世" 四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弟子们忙碌的身影与求药者期盼的眼神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医者群像。阿桃、阿明和阿虎相视一笑,他们知道,这场各方求药的盛景,不仅是对悬壶医术的肯定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