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行医理念的延续。
与此同时,西域传来消息,一支商队在大漠中遭遇沙暴,数十人被 “沙蛊” 侵袭,生命垂危。阿明接到求助后,立刻翻阅墨寒渊留下的《边疆手记》,其中详细记载了当年在戈壁与蛊虫周旋的经历,甚至画下了沙蛊的形态特征。“沙蛊喜寒畏热,可用冰魄草汁液冷敷,再以‘御蛊十二调’中的《焚沙曲》配合...” 阿明一边讲解,一边让弟子通过 “传音螺” 远程指导西域医师。
在悬壶居的远程协助下,西域医师们成功救治了商队成员。更令人感动的是,他们将治疗过程中记录的沙蛊新特性,反馈给悬壶太医院,形成了跨越万里的医术接力。阿明抚摸着传回的记录,感慨道:“师公当年说,医道没有边界,如今看来,确实如此。” 玉笛轻轻吹响《焚沙曲》,笛音中仿佛能听到墨寒渊当年在边疆纵马行医的长啸。
传承不仅在于医术,更在于医德。悬壶太医院设立的 “义诊日” 已坚持了三十年,无论寒暑,弟子们都会走上街头,为贫苦百姓免费诊治。在一次义诊中,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摸到阿明弟子腰间的玉笛挂件,突然泪流满面:“当年苏医仙就是带着这样的笛子,治好了我儿子的肺痨...” 原来,老妇人的儿子正是苏璃月早年救治的患者,如今她的孙子也成为了悬壶居的弟子。
时光流转,悬壶太医院已成为天下医者向往的圣地。来自东瀛的医师带着他们的《医心方》前来交流,波斯的学者捧着《回回药方》寻求合作,而悬壶居的弟子们则将苏璃月和墨寒渊的医案整理成《东方医典》,传播到更远的地方。在一次万国医会上,当悬壶居的代表展示用音律治疗聋哑症的案例时,全场起立致敬,他们知道,这背后是两代医仙用毕生心血铺就的道路。
这日,阿桃、阿明和阿虎来到后山的医仙墓前。墓碑上 “苏璃月之墓” 和 “墨寒渊之墓” 的字样已有些斑驳,周围却长满了弟子们栽种的忘忧草。阿桃献上亲手熬制的药粥,阿虎擦拭着墓碑上的尘土,阿明则吹奏起那首苏璃月最爱的《杏林春满》,笛音悠扬,穿过药田,飘向远方。
“师父,师公,” 阿桃轻声道,“如今悬壶居的弟子已遍布天下,他们不仅传承了医术,更记住了‘医者仁心’的训诫。” 阿明点头,笛声中多了几分欣慰:“是啊,当年您二老在神秘山谷中寻找解药的坚持,在宫廷中不卑不亢的风骨,在边疆与邪祟抗争的勇气,都化作了种子,在一代代医者心中生根发芽。”
山风拂过,忘忧草轻轻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