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的雨丝裹着寒意,漫过青石牌坊下的乱葬岗。王二婶挎着竹篮经过时,总忍不住往那片荒草窠里多瞧两眼——自入春起,那里多了个穿旧袈裟的老和尚,每日天不亮就来,握着竹扫帚慢慢扫。
"一个孤魂野鬼的坟,扫它作甚?"王二婶把菜篮往臂弯里拢了拢,跟蹲在井边洗衣的阿秀嘀咕,"前日我家狗叼了块骨头往那边跑,我追过去,见那和尚正拿枯枝把碑上的青苔刮干净。你说怪不怪?那坟头连块像样的碑都没有,就立着截断碑,刻的'大善'二字早被风雨啃得只剩半拉。"
阿秀搓着衣裳上的皂角沫,抬头望了眼乱葬岗:"我听刘瞎子说过,那坟里埋的怕不是凡人。去年秋夜起风,我家晾在院角的蓝布衫被卷到坟边,第二日收回来时,衫子上竟沾着股子沉水香,香得人心里发颤。"
话音未落,就见那老和尚又从雨雾里走出来。他个子不高,袈裟洗得发白,肩头补着块灰布,手里竹扫帚的竹枝磨得发亮,像是用了十几年。经过王二婶身边时,老和尚合掌笑了笑:"阿婆今日买的青菜真新鲜。"
王二婶的脸腾地红了——她方才还在骂和尚"多管闲事",倒被人家先搭了话。她忙把篮子往身后藏了藏:"师父...您又来扫那荒坟?"
老僧没接话,只低头扫开碑前的枯叶。断碑上的"大善"二字在他扫帚下渐渐显出来,像是有人用指尖轻轻抹去了蒙尘的岁月。
入夏时,疫病像团黑雾漫进了村子。先是村东头的张铁匠发高热,接着是西头李寡妇的小儿子吐了血,药铺的老周头摇头叹气:"这病邪性,沾不得人气儿,沾了准没命。"
王二婶把门窗闩得死紧,还在门槛后撒了层灶灰。她隔着门缝看见老和尚还往乱葬岗去,竹扫帚在晨雾里晃,像根细瘦的笔在天地间写字。"疯了,真疯了。"她嘟囔着,却听见自家小儿子在里屋咳嗽得喘不上气。
最奇的是村正家的三丫头。那丫头前日跟着爹去乱葬岗捡野果,偏要凑到无名墓边看。回来时就蔫头耷脑的,夜里发起热来。村正急得直拍腿:"早说了那坟邪性!"可等请了郎中来看,丫头床头的药碗里竟浮着两瓣野菊——正是无名墓周围开的那种。
"许是大善人显灵。"村正的婆娘抹着泪,把供桌上的粗瓷碗换成细瓷的,"明儿我去割把艾草,给那坟头也插一束。"
疫病最凶的那七日,老和尚依旧每日天不亮去扫墓。有人躲在暗处看他:他把断碑旁的野蒿拔得整整齐齐,把碑上的雨水洼用碎瓦片垫平,扫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2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