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的一系列发展举措,也为今日南北方的经济格局奠定了基础。
南宋的外交政策始终饱受指责,赵构更是被冠上“逃跑皇帝”的雅号。众所周知,赵构成为宋高宗之后,在面对金人的步步紧逼之时,所表现出的怯懦和无能,的确让人鄙视。作为君主,他全无抗敌的决心和帝王的风骨,简直丢尽了颜面。而一味的向金岂和,也让赵构贪生怕死的皇帝形象与他少年时英武的康王之姿大相径庭。
再说说南宋和金国的和议条件,完全是不平等的、屈辱的,那么为什么即便如此,赵构还是坚持与金议和呢?
首先战争对国家的消耗巨大,而沉重的经济负担最终只能压在老百姓的身上。随着各类赋税的增加,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,百姓的生存空间被压缩,农民无地可种,只能奋起反抗。
在对抗金国的过程中,南宋多地爆发农民起义,社会动荡不安,国家内忧外患。这种情况下,赵构忍让求和,选择向现实低头不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。
虽然南宋每年要向金国支付金银绢帛,可这些比起战争的开销或是议和之后的国库盈余简直是微不足道。
从宋金议和之后的情况来看,南宋的农民起义明显减少,时局稳定,百姓安心,经济得以在相对健康的秩序下飞速发展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南宋为了和议,割让了大片土地给金国,赵构在保全了大部分领土和百姓的情况下,牺牲了被占领区的宋人百姓,这些人是无辜的,无助的,也是无力的。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统治者的无情和决绝。
不过,除了在面对金国略显软弱之外,南宋对其他国家还是保持比较强硬的态度,为了防止高丽倒向金国,赵构遣使拉拢,遭拒绝后,赵构甚至打算派兵攻打高丽,后被劝阻。
南宋也曾派兵征讨西夏,并且始终对东南亚各国保持着上国之风。迫于形势,赵构也曾经积极抗金,并启用张俊、韩世忠、岳飞等抗金将领。可是,为了巩固统治,示好外敌,他迫害忠臣良将,是不争的事实,也是他人生抹不去的污点。当他向忠君爱国的岳飞举起屠刀的瞬间,也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后世对赵构的褒贬不一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残杀忠良、沉溺享乐、畏敌怯战,绝算不上是明君。
总之,宋高宗既非明君,却也“昏”的不彻底,他的功过是非,当真难以一概而论。
我们唾弃封建统治者的残忍和不公,也高度赞扬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正是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