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同尚未发生兵变,但苗头已经有了,小的逃兵、逃役事件屡有发生,且西北地方盗寇数量明显增多,而鞑靼人也几次犯境,虽没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,但也让西北风声鹤唳。
刘春道:“臧凤不都已出发去西北了吗?不要担心这种事。”
费宏终于忍不住开口:“礼部尚书就管好礼部的事,不宜干涉兵部或与军事相关事宜,不妨去问问他人。”
说话间,费宏特意往身后不远处的杨一清身上瞥了一眼。
相比于他这里只有席书唠叨,杨一清跟前围拢的人可就多了,俨然杨一清才是能为朝臣做主的人,六部大臣跟杨一清的来往似也没了顾忌,连御史言官也都在往杨一清身边靠拢。
席书也不由回头看了看,大概能感觉到费宏正经历的危机,想说什么却忍住了。
……
……
户部。
黄瓒刚回来,张左就从宫里来见,商议重修太清观之事。
其实就是皇帝伸手跟户部要钱,眼下已不同于杨廷和掌舵时,那时的皇帝要花什么银子,总是皇帝自己想办法,靠朱浩去筹集,但现在朱四觉得,天下都是朕的,凭什么花银子要动用自己的荷包?
户部尚书还是朕的人,当然是予取予求。
“陛下为何要修太清观?不是说,那位朱尚书已经去南京了吗?”
黄瓒很意外。
他最近唯一听说过太清观这个地方,就是朱浩曾在里边当了近一个月的道士,除此之外他想不到太清观能跟皇宫甚至是皇帝产生什么联系。
张左笑道:“陛下有意征募天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