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活着,似乎总在与欲望相伴而行。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苍苍,每个生命阶段都涌动着不同的渴望,它们如同双刃剑,既能点亮生命的璀璨,也可能刺痛我们的灵魂。
小时候,欲望是最纯粹的本能回响。幼儿园里,我们踮着脚尖想要拿到橱窗里最漂亮的贴纸,哭闹着只为多吃一颗糖果;小学时,眼巴巴望着同学崭新的文具,暗暗发誓要考满分赢得父母的奖励。
这些小小的渴望,是成长路上的星光,为了得到心仪的玩具,我们学会了乖巧听话;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,我们第一次体会到认真学习的快乐。欲望像一双无形的手,轻轻推着我们探索世界,在跌跌撞撞中学会规则与努力的意义。
长大后,欲望变得复杂而汹涌。步入青春期,我们开始渴望被关注、被认同,精心打扮自己,努力融入群体;高考前夕,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,无数个深夜挑灯苦读,把对未来的憧憬化作笔尖流淌的汗水。
初入职场,有人为晋升在凌晨的办公室修改方案,有人为创业四处奔波寻找机会,这些向上的欲望,推动着社会齿轮的转动,让我们在拼搏中实现自我价值,在奋斗中构筑理想生活。
然而,欲望一旦失控,便会如脱缰的野马。在物欲横流的当下,直播间里不断弹出的“限时秒杀”刺激着冲动消费,有人为了追求网红同款奢侈品,掏空积蓄甚至陷入网贷泥潭;职场竞争中,一些人为争夺晋升机会,恶意举报同事、窃取项目成果,将办公室变成不见硝烟的战场;教育领域里,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驱使家长疯狂报班,孩子们的周末被奥数、编程、英语填满,童真与创造力在过度内卷中悄然消逝。
在婚恋市场,有人把婚姻当作跳板,用感情筹码换取物质保障,将真挚的情感异化为利益交换;在健身圈,为了追求极致身材而滥用药物,损害身体健康,陷入畸形的审美焦虑;在社交媒体上,有人为了涨粉刻意营造虚假人设,用滤镜和摆拍堆砌出虚幻的生活,最终在现实与虚拟的割裂中迷失自我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欲望的失控正在侵蚀社会的根基。某些企业为压缩成本,违规排放污水废气,让清澈的河流变成黑臭水体,蔚蓝的天空蒙上雾霾;学术圈里,个别学者为了职称和经费,抄袭论文、篡改数据,破坏知识殿堂的纯净。
网络世界中,营销号为博取流量编造虚假新闻,引发公众恐慌与对立;就连邻里之间,也会因争抢停车位、公共绿地而恶语相向,温情脉脉的社区关系变得冰冷疏离。
在医疗领域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