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客来修农具都要问:“你这修得靠谱吗?别用两天就散架了!”
忍无可忍的老李刚想理论,反被人指着鼻子骂:“心虚了吧?做了亏心事,还不许人说了?”
最终,贴着“停业转让”的铁皮门,成了沉默者最后的墓志铭。
隔壁村的大学生返乡创业,搞起生态养殖。村民大会上,质疑声此起彼伏。“就他能?肯定是想骗政府补贴!现在的大学生,心术不正的多了去了!”“搞这么大阵仗,到时候拍拍屁股走人,倒霉的还是咱们这些老实人!”
年轻人红着眼眶解释:“我是想带大家一起致富,咱们村的环境适合养……”
话没说完就被打断:“说得好听,谁信啊?你要是真为村里好,怎么不先把钱分给大家?”
匿名举报信寄到镇里,执法人员上门检查时,围观的村民交头接耳:“看吧,我说有问题!这种人就该好好查查!”
即便最后证明清白,项目却早已错过最佳养殖期,曾经的热血青年蹲在养殖场里,听着远处飘来的闲话:“早就说他不行,非要瞎折腾,这下好了,赔光了吧!”
社会层面的沉默,则会让不公像病毒般扩散。老旧小区深夜施工,电钻声震得窗户嗡嗡响。有住户敲开施工队的门,好声好气地说:“师傅,能不能白天施工?家里老人孩子都休息不好。”
队长叼着烟冷笑:“不想吵?搬啊!这是我们的工作,有本事你去投诉!”
其他住户隔着门缝小声议论:“别惹事,他们都是一伙的,我们斗不过。”
直到老人被建筑垃圾绊倒摔断腿,家属哭喊着报警:“你们看看,这就是你们不管的后果!现在人受伤了,你们满意了?”
施工队早已人去楼空,物业摊手:“早说让你们别忍,现在找不到人了吧?当初要是一起反对,也不至于这样。”围观的邻居们低着头,没人敢承认自己也曾是沉默的帮凶。
网络世界的沉默,同样助长着恶意的蔓延。抑郁症患者发了条动态:“今天的天空好灰,感觉喘不过气。”
评论区立刻涌入嘲讽:“装什么文艺,矫情病犯了?要死赶紧死,别在这博同情,看着就烦!”
真正担心的朋友想留言安慰,却又删掉输入的文字,私下对旁人说:“我怕被喷,还是别多管闲事了。”
当那个永远停更的账号成为黑色讣告,评论区突然挤满了“一路走好”“好心疼”,而曾经的冷眼旁观者,早已切换到下一个热点,继续保持沉默。<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