称为“苏样”,别的新鲜事件,则称为“苏意”。因此,在胡文霆推出了那些新式的服装之后,很多人也就习惯的把它称之为“苏样”了,对此,胡文霆也没有去多做解释。
正因为苏州城里百工聚集,其手工业从业者也随之猛增,还真有点和后世的城市类似。据万历时期的一些不完全统计,作为江南丝织业重镇,苏州城内的纺织工人最多,单机匠就有千户以上。除此之外,还有官方兴办的织染局。
但其中占多数的都是以家庭为一个单位进行相关的工作。苏州城内的人口,也因此分为了三个群体。
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城市中的手工业者,他们从事纺织业,从事各种日常生活品与奢侈品加工,但这部分人的获利却极其有限,一般仅能达到维持生计的水平。
其次是一些工坊主,这些人大多都是由原先的乡绅或由市民中的富裕阶层转化而来。
最后就是一些生员或者已经考取功名的人,在这个时代,这部分人是享有一定特权的知识阶层。
而工坊主与生员群体,往往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,有钱人家能保证自己子女获得较好的教育,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下一代转而进入仕途,并同时获取更高的政治身份,这也是传统社会中的常规进取之道。
对于曾经在后世最繁华的都市学习、工作、生活过十来年的胡文霆来说,穿行在明代苏州城繁华的街道之中,并没有感到特别的震惊,只是让他觉得有些新奇而已。
因此,他除了走马观花似的观察了一下街道两旁的场景之外,更多的时候,是处在深思之中,他在想着如何才能把苏州城强大的经济实力,从目前被大多数私人掌握的状态变为由大明的国家来掌控。
而胡文霆的一帮随行人员,却是第一次能够无拘无束的欣赏着这些繁华的景象,因为他们以前即使是偶尔随胡文霆进入了京城,但也得随时保持着谨慎,怕一不小心就冲撞到某一位大人物。
而在苏州城内就不同了,即使是城内的最高级别官员应天巡抚,和如今胡文霆的地位相比起来,也是占不了多大优势的。
同时,作为半个地主的邢沅,在逼得胡文霆放弃抵抗之后,心情也是愉悦之极,再加上在她身旁负责保护的几名随行人员,在经过一番察颜观色之后,很快就一口一个三夫人的称呼着她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于是邢沅就带着满脸的笑意,不时的为这些随行人员进行着一些相关介绍,在看到某一种着名小吃的时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