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焕是越说越上劲,不知不觉间,他差点就把林丹当成了自己的一名学生,而自己正像一名老师一样的在耐心对他进行教导。
可怜的林丹,尽管也颇有一些汉语基础,基本上也能听懂袁崇焕所说的每一个字,但把这些字连成一句话之后,他就不怎么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。
可是他如今又正好有求于大明,因此也不好太拨了袁崇焕的面子,出言让他赶快说正事,于是林丹只好继续耐着性子,像听和尚念经一样的继续听袁崇焕念叨下去。
不过值得庆幸的是,袁崇焕在不久之后总算发现了林丹有些昏昏欲睡的样子,于是他就长话短说,在匆匆说完“国虽大,好战必亡”、“以和为贵”、“和而不同”、“化干戈为玉帛”、“国泰民安”、“睦邻友邦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天下大同”等一系列表达邻里友好关系词语之后,就开始正式进入了主题。
袁崇焕先是若有所指的举了一个例子,比如秦穆公在处理与晋国关系的过程中,就不念旧恶,解救晋国的危机。
因为粮食欠收,晋惠公向秦国求购粮食。此时的秦晋关系非常微妙,两国国君虽有姻亲,但又互有矛盾。秦穆公曾辅助晋惠公夺得王位,但晋惠公却拒绝兑现之前许诺让给秦国的土地。
在考虑是否援助晋国时,秦穆公接受了百里奚“救灾、恤邻,道也。行道,有福”的建议,决定出于人道救济遇到天灾的邻国,挽救了晋国百姓的生命。
说完这个例子之后,袁崇焕就带着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看向了林丹,就差直接指着林丹的鼻子说:“你就是这个例子中的晋惠公,而我大明则是秦穆公。”
而林丹作为孛儿只斤氏的传人,自然也不是一个傻子,更何况袁崇焕还是用大白话说出的这么一例子,于是他在听完袁崇焕举的例子之后,先是老脸一红,然后硬是放下身段对袁崇焕说了一句软话:“本汗在这之前确实也犯过一些糊涂,希望贵使回去之后,能向大明皇帝转达本汗的歉意。”
听到林丹总算开口服软之后,袁崇焕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。可还没等袁崇焕接着开口说话,林丹就紧接着追问道:“贵使还是赶紧先说说大明对我蒙古国的援助条件吧!”
袁崇焕听了林丹的催促之后,继续慢条斯理的说道:“我大明陛下不仅决定无偿援助你们一批粮食来帮助你们度过难关,而且,还会向你们提供一批最新的火器,哦,就是我大明曾用它们把皇太极打得丢盔弃甲的那种。”
林丹在听到大明方面居然愿意无偿向自己提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