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看看!”众人快步朝着村东头走去。
到了地头,赵姬蹲下身子,仔细查看发黄的麦苗,又扒开根部的土壤观察根系生长情况。小嬴政也凑过来,睁大眼睛问道:“阿母,这些麦苗怎么了?是生病了吗?”
赵姬沉思片刻,说道:“根系生长还算正常,叶子发黄可能是肥力不足。田老族长,这块地施肥的量和其他地块一样吗?”
田正坤回想了一下,道:“施肥量都是按您之前说的来的,不过这块地往年就比较贫瘠,会不会是肥力不够?”
墨离也在一旁查看,说道:“有可能。或许在贫瘠地块,得适当增加施肥量,或者换用更肥沃的农家肥。”
赵姬点头道:“有道理。我们可以先在这块地的部分区域增加施肥量做个对比试验,看看效果。另外,也可以尝试收集一些草木灰、牲畜粪便等,制作混合肥料,提高土壤肥力。”
这时,小嬴政突然眼睛一亮,说道:“阿母,我记得上次在咸阳宫,厨房剩下的菜叶、果皮不是都扔了吗?这些能不能用来做肥料呀?”
赵姬笑着摸摸儿子的头:“政儿想法很不错!这些厨余垃圾经过发酵,也能成为很好的肥料。我们可以在村里推广这种堆肥方法,既环保又能增加土壤肥力。”
田正坤连连点头:“好主意!好主意!小公子小小年纪,想法却这么妙,将来必成大器!夫人,您放心,我们一定把这些试验做好,仔细观察记录,有啥情况及时向您禀报。”
赵姬欣慰地说:“那就辛苦大伙了。咱们一起努力,把这些耕种方法和农具的优势都发挥出来,让秦国的百姓都能过上富足的日子。”
此后每隔一段时间,赵姬都会带着小嬴政和墨离等人来到青禾村。
他们与农家的人一起蹲在田间,交流经验,探讨问题。
有时,小嬴政会提出一些天真却充满创意的想法,给众人带来新的思路;墨离则会根据实际情况,对新农具进行现场调试和改良。
一次,在查看区田法试验田时,一位农家妇女开口道:“夫人,我在挖穴的时候就在想,要是能有个工具,一下就能挖出规整的穴,那可就省事儿多了。”
赵姬眼睛一亮,转头看向墨离:“墨老师傅,您觉得能否打造出这样的工具?”
墨离摸着胡须,思索片刻:“可以一试!或许可以仿照耧车的原理,设计一个带有特定形状钻头的器械,用牲畜拉动,应该能提高挖穴效率。”
小嬴政也在一旁兴奋地说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