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不可能是普通百姓,这就一个“惯性思维”。
高俅思量到了此处,心说这事儿要是韩忠彦干的,那无非是两个意思,一是要警告高俅他们收敛点,第二个很可能就是要向奸臣一党下死手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想到这里,高俅也有点儿后怕,因为按照这样来看,万一韩忠彦真准备把他们这些家伙的势力从朝堂上一扫而光,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虽说他们四大奸臣近年来的势力因为皇帝的缘故增长的很快,但是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他们手下的人也都大多数是奸臣一党,能办事有能力,能办正事的人着实不多。
老太师韩忠彦那边就不一样了,韩忠彦的一党里面,分几个部分,一个是他老人家的门生故吏,数量庞大,都能为韩忠彦冲锋陷阵,文臣和武将都有。
其次就是清流们,韩忠彦掌握着朝廷上的那些清流,何为清流?就是那些言官御史,各类自恃清高的士大夫的统称总和,他们评议时政,上疏言事,弹劾大臣,指斥宦官,对外反对列强蚕食,对内主张整饬纪纲,自持清高,喜好空谈。
在宋朝这个士大夫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时代,这样的力量实在是不可小觑,他们经常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指点点,说实话,高俅都怕他们。
第三种则是忠臣,奸臣们的后台是皇帝,忠臣们天天和他们这些奸臣对着干,自然是也要有个强力的后台了。
而韩忠彦就是他们忠臣的后台,这些忠臣们对于高俅等奸臣那是视为眼中钉肉中刺,而他们也都是在朝廷里面的中流砥柱,真正做实事的人。
这三波人真的给奸臣们集体发难,那问题还真挺严重的。
所以,高俅权衡利弊,似乎真的闻到了一丝比较危险的气味,直接就放弃了寻找高衙内的行动,先回去准备找蔡京、童贯、杨戬和其他的奸臣去商议去了。
他既然看到了蛛丝马迹,那就是要提前下手了,要不然非得被打个措手不及。
谁又能想得到,王伦的行为阴差阳错的就这么在朝廷上引发了一次连锁反应,导致了这一结果。
而李寒笑等人自过了黄河,正在向着山东地面上而去。
走了两日,王伦见前方出现一村镇,见镇上有挂酒幌子的,便决定在此先吃点东西再赶路。
刚一进村,几人就见村口处围拢了不少人,齐声喝彩。
“杨制使,看看去?”
王伦和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