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州府的百姓换了一代又一代。玄真子焚身救疫、明尘飞升的传奇故事,渐渐沉淀为地方志中浓墨重彩的篇章,化作老人讲给孙辈听的睡前故事,融入了当地“守拙节”祭拜山神、祈福消灾的民俗之中。
这一日,又是深秋。一个年轻的游学士子,慕名登上了栖霞山,来到守拙观前。他读过地方志,听过传说,心中充满了对先贤的敬仰与对仙踪道迹的好奇。观中香客如织,却秩序井然,一片祥和。他随着人流步入前院。
第一眼,他便看到了那株传说中的“道心碧玉兰”。九片叶子碧绿晶莹,在秋阳下流转着温润的光泽,静静地生长在白玉围栏之中,并无想象中的霞光万道,只有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淡淡草木清香萦绕鼻端。旁边,一柄古朴的木剑倒插在青石地面,剑柄已被岁月和无数人的手摩挲得光滑温润。
年轻的学子有些失望,低声对同伴道:“这便是那株仙草?看着……与山中兰草也无甚不同。那剑,也寻常得很。”
他的同伴,一位本地的书生,闻言微微一笑,指着观门上方那块御赐的金匾,又指了指院中那株兰草与古剑,轻声道:“兄台看那金匾,煌煌天恩,高悬于顶,是名。再看这兰与剑,生于尘土,归于寂静,是本。名如浮云遮望眼,本心方是大道根。玄真祖师焚的是身,明尘仙师守的是心。这兰草之香,古剑之鸣,非为炫示神通,只为提醒后来人——大道至简,唯在‘守拙’二字。守得心田清净地,自有明月照大江。”
年轻学子闻言,浑身一震。他再次看向那株碧玉兰,那柄松纹剑。阳光下,兰叶温润,剑身澄澈。没有霞光,没有瑞气,只有一种沉淀了数百年的、洗尽铅华的宁静与质朴。他浮躁的心绪,竟在这份宁静中奇异地平复下来。
他深吸一口气,那淡淡的草木幽香沁入心脾。恍惚间,他似乎听到了一声极轻微、极悠远的剑鸣,如同清泉滴落深潭,又似清风拂过松林。这声音并非响在耳畔,而是直接回荡在心底,涤荡着尘埃。
年轻学子整了整衣冠,对着那株碧玉兰,对着那柄松纹古剑,对着这座承载了无数传奇的古老道观,深深地、虔诚地作了一揖。起身时,眼中已无迷茫与轻慢,唯余一片澄澈的明悟与由衷的敬意。
山风拂过,满山红叶沙沙作响。守拙观檐角的风铃轻轻摇曳,发出清脆的叮咚声,与那仿佛来自亘古的、若有若无的剑鸣相和,在栖霞山的秋色里,悠悠回荡,亘古不绝。
喜欢子夜异闻请大家收藏:(www.qibaxs10.cc)子夜异闻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2页 / 共2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