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后的谈资。守拙观,这座曾经破败的山野小观,一跃成为天下道门共仰的圣地。每日前来朝拜、感悟的信众络绎不绝,观中香火之鼎盛,远超历代皇家道观。
朝廷闻讯,震动不已。皇帝亲下诏书,敕封守拙观为“护国佑民玄真明德至道祖庭”,赐金匾,拨重金扩建殿宇,并下令青州府年年大祭。无数王公贵族、富商巨贾,捧着奇珍异宝、金银田地前来供奉,只求能在观中得一席之地,沾染几分仙缘道气。
然而,无论外界如何喧嚣,无论朝廷的封赏多么丰厚,无论那些权贵奉上的珍宝如何耀眼,守拙观却始终保持着一种奇异的宁静。观中主持道务的,是明尘飞升前点化的一位沉稳的中年道人,道号清源。他谨遵明尘遗训,将扩建殿宇所得的金银,尽数用于开设义学、施药济贫、修缮道路桥梁。对于那些价值连城的供奉珍宝,则挑选其中蕴含清净之气、有助修行的寥寥几件供奉于三清座前,其余尽数封存入库,言明“道门清修之地,非藏宝之所,留待济世之用”。
清源道人每日晨昏,必亲至前院,为那株道心碧玉兰与倒插的松纹剑拂拭洒扫。碧玉兰依旧保持着收拢七叶的姿态,如同沉睡,却隐隐散发着洗涤人心的安宁气息。松纹剑古朴无华,剑身清亮如水,偶尔在月圆之夜,会发出低低的嗡鸣,清越悠扬,仿佛在回应着天穹之上的星光。
这一日,一位远道而来的游方老道风尘仆仆地踏入守拙观。他须发皆白,面容清癯,眼神却异常明亮,周身气息圆融,显然修为不俗。他在碧玉兰与松纹剑前静立良久,又细细观摩了观中各处。最后,他寻到清源道人,稽首问道:“道友,贫道观此观气象,祥和中蕴大道,清净里见真章。敢问贵观传承精义,究竟为何?玄真、明尘二位仙师飞升,留与后世的,又是什么?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清源道人还礼,神色平静,指向院中那株收拢的碧玉兰与倒插的古剑,又指了指观门之上那块御赐的金匾,缓缓道:“前辈请看。祖师遗兰,守拙观之本心,不争不显,蕴化生机;先师佩剑,斩邪守正之器,倒插于地,锋芒内敛;御赐金匾,浮名虚誉而已,悬于高门,警醒后人。”
他顿了顿,声音不高,却字字清晰:“本观传承,不在长生之术,不在飞升之秘。祖师焚身,乃舍己渡人;先师飞升,乃守心证道。所留后世者,唯‘守拙’二字真谛——守心之拙朴,持道之纯真,行善之本分。外物浮名,过眼云烟;济世利人,方为道根。此即本观精义,亦是二位仙师留予尘世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0页 / 共23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