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将那份纯粹的温暖和善意留在了阿绣心底。眼前的阿绣,是真正属于她自己的人间少女,带着莲香馈赠的温暖烙印,却不再有那些沉重的过往记忆。
“好!好!我这就去给你弄吃的!”桑生哽咽着,用力点头,心中百感交集,有失落的痛楚,更有新生的欣慰。
数月后,沂州城南,一间小小的“莲心药庐”开张了。没有鞭炮喧天,只在门楣上挂着一块朴素的木匾,上面是桑生亲笔所书的“莲心”二字,笔力清峻,暗含风骨。
药庐内,阿绣身着素净的衣裙,坐于诊案之后,神情专注地为一位老农把脉。她的医术更加精湛,尤其擅长安神定惊、调治虚劳,经她手调理的病人,不仅身体康复,心境也往往平和许多。桑生则在一旁的药柜前忙碌,抓药、称量、包好,动作利落。他依旧读书,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协助阿绣打理药庐、研读医书之上。两人配合默契,虽无逾矩之言,但眼波流转间的情意与相互扶持的温暖,邻里都看在眼里。
日子如同门前潺潺的溪水,平静而充实地流淌。阿绣眉间那道血痕渐渐淡去,只留下一个几乎看不见的浅粉色印记。关于那些光怪陆离的前尘往事,如同被风吹散的薄雾,极少再被提起。只是偶尔,在月华如练的静谧夜晚,阿绣在庭院中晾晒草药时,会对着墙角几株她亲手种下、长势极好的红色芍药微微出神。月光下,那火红的花瓣仿佛跳跃着温暖的火焰。每当这时,桑生便会放下手中的书卷,静静走到她身边,递上一杯温热的清茶,无需言语。
一年后,一个春光明媚的吉日,莲心药庐挂上了红绸。没有大宴宾客,只有邻里几位相熟的长者和病人送来朴素的祝福。桑生与阿绣身着大红吉服,在药庐的小小厅堂内,对着天地、对着那写着“莲心”二字的牌匾,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。礼成之时,不知何处吹来一阵暖风,带着沁人心脾的莲叶清香,拂过新人的衣袂发梢,绕着药庐盘旋一周,方才悄然散去。阿绣似有所感,抬头望向门外湛蓝的天空,一滴清泪无声滑落,唇角却绽放出幸福而安宁的笑容。
药庐后院,桑生辟出了一方小小的荷塘。盛夏时节,碧叶连天,数支红莲亭亭玉立,在清风中摇曳生姿。莲香袅袅,弥漫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,仿佛故人从未远离。
一日,桑生在整理书斋旧物时,从箱底翻出一幅画卷。那是他当年邻居城东旧宅时,在一个落满灰尘的角落发现的。画上绘着一池清波,碧叶田田,一枝红莲灼灼盛放,莲瓣上似有露珠滚动,栩栩如生。莲旁水波微漾处,隐约可见一尾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3页 / 共1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