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那米酒,入口绵甜,后味醇厚,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下,瞬间驱散了四肢百骸的寒意,连日来的疲惫和惊惶仿佛都被这暖意熨平了。
“慢些吃,慢些吃,有的是。”陶翁的老伴陶婆婆笑眯眯地看着他,眼中满是怜惜。
陈远心中感动,放下碗筷,深深一揖:“多谢长者收留,赐饭之恩,晚生没齿难忘!”
“举手之劳,何足挂齿。”陶翁摆摆手,“陈生既入桃源,便是桃源人。安心住下便是。此地虽无山外繁华,却也衣食无忧,安宁自在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陈远便在陶翁家住了下来。他每日随陶翁在村中走动,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轻省农活,更多时候是听陶翁讲述村中的掌故、先民如何发现此地、如何开垦繁衍。村民们待他极好,无论走到哪家,都会被热情地拉进去喝碗水,尝点自家做的点心。孩童们也很快与他熟络,缠着他讲山外的故事。陈远只挑些风物人情、诗词歌赋来说,刻意避开那些惨烈的战乱和流离,看着孩子们清澈好奇的眼睛,他心中那点关于“避秦乱”的疑云,也渐渐被这平和的日子冲淡了。
然而,有一处地方,却始终萦绕在陈远心头,让他既向往又隐隐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悸动——那就是环绕着村落,一直蔓延到远处山脚下的、无边无际的桃花林。
这里的桃花,与他初入溪谷时所见的如出一辙,开得极其浓烈、极其诡异。深粉近血的花瓣层层叠叠,几乎看不到绿叶,浓密得仿佛凝固的云霞。那股奇异的甜香无孔不入,弥漫在村落的每一个角落,尤其在清晨和黄昏,浓得几乎化不开,吸入肺腑,初时只觉心神舒畅,浑身暖洋洋的,但久了,竟有种微醺般的陶然感,思绪也变得轻飘飘的,仿佛所有的忧虑都离自己远去。
他曾在一次帮村中酿酒时,见识过这桃花的“威力”。村人采摘下最饱满、色泽最深的花瓣,投入巨大的陶瓮中,加入溪水、粟米和一种特制的酒曲。那酒曲据说是祖传秘方,形如桃核,色泽暗红。当瓮口被泥封住后,不过数日,便有浓郁得令人心醉的酒香溢出。开瓮之日,那酒液并非寻常米酒的清亮,而是呈现出一种粘稠的、瑰丽无比的胭脂红色,盛在粗陶碗里,如同盛着一碗凝固的晚霞。酒香更是霸道,混合着桃花甜腻的香气,霸道地钻进鼻腔,直冲脑门。
陶翁笑呵呵地给他斟了一小碗:“尝尝,这才是真正的‘桃花酿’,外面可没有。”
陈远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。一股难以形容的、爆炸般的甘甜醇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,紧接着是烈火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5页 / 共1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