狂喜之色。他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衫,立于人群之中,身姿挺拔如松,面容沉静似水。唯有眉间那道浅浅的竖痕,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,仿佛蕴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。他对着四方来客拱手还礼,举止温文尔雅,眼神却深邃而平静,仿佛看透了眼前这烈火烹油、鲜花着锦的喧闹,目光偶尔投向远方天际,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寂寥与悠远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次年春闱,崔子玉更是一鸣惊人,金榜题名,高中二甲进士,殿试之上,其策论针砭时弊,见解卓绝,深受座师赏识。授官在即,锦绣前程似已在脚下铺开。
吏部衙门,堂皇威严。几位身着绯袍、气度不凡的部堂大佬端坐堂上,看着眼前这位风姿俊朗、气度沉凝的新科进士,眼中皆有赞许之色。
“崔进士年少高才,殿试策论,深中肯綮,陛下亦有嘉许。”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尚书捋须微笑,语气温和,“今有江南富庶之地县令一缺,不知崔进士可有意乎?此乃历练之资,他日必为朝廷股肱。”
江南鱼米之乡,县令肥缺!此言一出,堂下几位一同候缺的进士无不露出艳羡之色。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青云起点!
崔子玉立于堂下,闻言却并未如众人预料般喜形于色,甚至躬身谢恩。他沉默了片刻,清俊的脸上神色平静无波,唯有眉间那道痕,似乎更深邃了几分。他抬起头,目光清澈而坚定,对着堂上诸位大人深深一揖,朗声道:
“诸位大人厚爱,子玉铭感五内。然,学生出身寒微,深知民间疾苦。江南富庶,固是美差,然学生斗胆以为,当今天下,民生凋敝之处,尤在边陲、在荒僻、在官吏懈惰、冤狱丛生之所。学生…学生愿效法前贤,请授一贫瘠偏远之县!不求富贵,但求能持守本心,明镜高悬,为一方黎庶,略尽绵薄之力,使冤者得雪,弱者有依,以报陛下隆恩,亦不负平生所学!”
他的声音清朗,回荡在肃穆的吏部大堂之中,字字铿锵,如同金石坠地。堂上诸位大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,转为惊愕,继而面面相觑。放着锦绣江南不要,偏要去穷山恶水?这等“不识抬举”的请求,他们为官数十载,闻所未闻!
最终,崔子玉的奏请还是被应允了。他被授为晋北一个名为“平陆”的贫瘠小县县令。消息传出,京城哗然,有人讥其迂腐,有人叹其清高,更有人私下揣测他是否得罪了朝中权贵,才被发配至此等苦寒之地。
赴任前,崔子玉只做了一件事。他拒绝了所有宴请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9页 / 共20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