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"她刻的漆盒能装下整个西市的绣样!"
卫子夫展开《女户蒙学工书》。朱笔圈着"女户子女免费学工造",末页贴着渔阳李氏女儿的炭笔画:歪扭的纺车旁写着"会做工的女子饿不着",旁边还画了个笑脸。
她指着书中插图。画着女娃们用织梭当教具,在工坊里学几何,"昨儿有个女娃用织锦的经纬线算出了三角形面积,把先生都惊着了。"
申时更鼓敲过。刘妧望着《边市工货册》,雁门郡女户"错金绣"技法记录旁画着把精铁刀,刀鞘上绣着北斗七星。
陈阿娇推来叠绣样。彩线绣着女户工造十二景:妇人在织机前绘图、姑娘在淬火池边打制铁器、老妪用天平称量颜料。
"西市绣娘说要把这些挂到郡工署去,"陈阿娇指尖划过金线机杼,"让那些说'女子不习百工'的人瞧瞧,咱女子既能织锦也能铸器。"
她拿起幅绣样。上面绣着黄月英站在太学讲坛,台下女学徒举着齿轮提问,"这景儿里的齿轮,还是按真实大小绣的呢。"
"这景儿好,"刘妧指着绣样,"就把黄博士讲齿轮的样子,刻在尚方署碑林上,让后世都瞧瞧女子如何治工。"
卫子夫捧来《大汉女户工才录》。首页是黄月英简历,其下柳氏女、南阳女盐工等名字旁列着"善织锦精冶铁"。
"豫章郡来信,"她翻开新页,指着一处批注,"女户用提花原理改良瓷窑通风口,精品瓷率从三成提到六成,窑工们现在都叫她们'瓷窑仙姑'呢。"
殿外传来细碎脚步声。新选入宫的女工官们捧着织锦和漆器来了。
领头的长安织锦女匠人指尖带茧,将一匹"五星出东方"蜀锦举过头顶,锦面上的星辰图案随着她的动作流转:"陛下,太后,这是用太学星象数据织的,经线密度比旧法多三成,北军的校尉们说,这锦做战袍内衬能挡箭呢。"
"这锦织得奇!"陈阿娇轻抚锦面,星轨图案在她指尖下微微起伏,"星轨怎么算的?"
"用黄博士教的勾股定理算的!"女匠人红着脸答,从袖中摸出张草纸。"学徒们算错三次才画出星图,后来把织锦的经纬当坐标轴,才算准了角度。"草纸上还画着歪扭的三角形,旁边写着"以织锦之法解天象"。
酉时宫宴设在长乐宫织锦廊下。炭火映红锦缎羹,碗沿还缠着圈金线。
陈阿娇给卫子夫布了块蜜渍锦枣,指着不远处说:"瞧,太学女学徒在测漆器干燥时间,她们把漆器摆在织锦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