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章宫的铜漏滴过辰时三刻。檐角铁马在晨风中轻颤。
刘妧案头的《女户工造簿》摊在晨光里。朱砂批注透着亮色——长安柳氏女织锦坊新创的"通经断纬"技法旁画着七彩梭子,批注写着"少府贡品首列";南阳王阿莲改良的盐井汲卤机图示旁,用朱笔圈出"制盐效率增五成";渔阳李氏浆洗铺的女徒名录里,有个姑娘名字旁画了团苏木红,注着"皂角水染法永不褪色"。
"陛下,太后在偏殿候着,手里捧着匹会发光的锦呢。"侍女绿萼将暖砚推近。砚台里的松烟墨泛起涟漪。
殿外忽然传来环佩撞击声。陈阿娇披着赤金织锦太后衣踏入,凤纹披帛上的金线锦缎随步履流动,别着枚新铸的"工官女章"银印,印钮是交叉的织梭造型。
"瞧瞧尚方署的新活儿!"陈阿娇将水波纹锦按在簿册上。锦面暗纹织着"女户工造"四字,随光线变幻呈现粟米与机杼的图案,"昨儿按西市绣娘的'八重锦'技法织的,你外祖母来信说,波斯商人见了愿拿十匹骆驼换一匹!"
她袖口赤金镯碰着锦缎。镯身机杼纹与锦面粟米浮雕相映成趣,"岭南女船主还说,这锦能防水,适合做船帆呢!"
卫子夫扶着侍女走进。素色襦裙上的暗纹机杼沾着御花园晨露。
"太后,陛下,"她展开绘有郡国作坊的绢帛。各郡女户工匠数目用不同颜色标成锦纹,"河间郡女织工把公孙弘旧庄的织机改成'双综双蹑',织布速度比男工快两成。"
绢帛末页贴着锦缎小样。彩线织着太学女学徒创的"天文纹",星轨间藏着银梭——那是女户工匠们连夜赶制的贡品新锦。
窗外传来太学方向的钟磬四响。混着隐约的机杼声。
刘妧想起三日前陈阿娇在长乐宫拍案时,案上的漆盒被震得发响:"女子不能当将作大匠?哀家偏要让织锦姑娘管尚方署!"
此刻殿外传来木屐与竹简相击声。太学工科女博士黄月英捧着《考工记·女户增订版》疾步而入,竹简便签沾着新调的朱漆,指尖还染着靛青色。
"启禀太后、陛下,"黄月英的象牙笏板轻点青砖。竹简夹缝掉出片齿轮模型,"工科女学徒试造'水力大纺车'成功,用织锦机传动原理让十枚纺锭同转,西市布庄的王掌柜昨儿蹲在工坊门口等了三个时辰!"
她展开的竹简上,纺车构造图旁画着菱格锦纹。注着"锦纹逻辑可解齿轮咬合",图角还画着个吐丝的蚕茧,旁边写着"以蚕茧喻轴承润滑"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5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