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卫子夫捧来《大汉女户农才录》。首页是赵娥简历,其下王阿莲、岭南女船主等名字旁列着"善冶铁改犁精耐盐稻"。
"张掖郡来信,"她翻开新页,"女户用织锦经纬原理改良了戍卒甲胄夹层,还改良了水车。"
殿外传来细碎脚步声。新选入宫的女农官们捧着桑枝蚕茧来了。
领头的南阳女户指尖带茧,将一捧紫黑桑果举过头顶:"陛下,太后,这是用盐井卤水煮过的桑籽种的,比寻常甜三分。"
桑果汁液滴在青砖上。像女户们用汗水浇灌的希望。
"尝尝看!"陈阿娇拈起颗桑果,汁水在指尖染出紫痕,"比长乐宫的还甜!"她忽然问,"这法子能推广吗?"
"能!"女户们齐声答,"已教给邻县了!"
酉时宫宴设在长乐宫棠梨树下。炭火映红桑果酒。
陈阿娇给卫子夫布了块糖渍桑葚,指着不远处:"瞧,太学女学徒在测土壤酸碱度,说要编《女土脉经》。"
卫子夫搅着桑椹酪轻声道:"少府算过,长安女户桑蚕税够修五座育蚕暖房。"
话音刚落,内侍通报蜀郡急报——女户用提花原理改良水车齿轮,灌溉效率翻倍。
陈阿娇把酒杯往案上一顿:"好!让将作大匠署照着做,给北军屯垦都换上!"
刘妧摸着"女户农官"铜印。想起早上张汤奏折里的西市"女农碑"。
棠梨花瓣飘入博山炉青烟。混着陈阿娇珍珠与卫子夫裙角稻穗的气息,像首丰年颂。
"传将作大匠署,"刘妧对侍女说,"照着赵博士的《冬桑培育法》,铸刻农谚的桑木牌发各郡桑园。"
"这事哀家早盯着呢!"陈阿娇摸出个铜量器小样,"昨儿农科女学徒算桑蚕病害周期,算得比老郎中还准!"
她腕间赤金镯晃过烛火。映得满树棠梨泛暖光。
卫子夫展开空白竹简提笔:"记下——女子可考农官、蚕官,才学堪用者入大司农署。"
竹简便签在暮色中泛着微光。未干墨字如落进桑田的种子。
赵娥忽然上前一步,指着竹简:"陛下,臣请加'女子农书可入兰台'。"
刘妧与陈阿娇对视一笑:"准!"
此刻的长安西市。张婆把《女户农经》塞进孙女手里:"拿着,太学女博士编的,种桑养蚕管用。"
孙女翻到某页。上面画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