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负责计时的兵卒递过沙漏:“公主,按老法子传‘匈奴三万骑犯境’,用了两个多时辰;新法子才用了三刻钟,而且没出错。”
屠耆的脸一阵红一阵白,正要说什么,他身后的亲卫突然冲了出来,是个年轻的骑士,拔出弯刀就往信号旗的绳子上砍:“不准你们糟践我们的传讯法子!”
“阿古达!”屠耆喊了一声,没拦住。
眼看弯刀就要砍到绳子上,霍去病眼疾手快,一把攥住了阿古达的手腕。那弯刀砍在麻绳上,却只把绳子砍得晃了晃——这绳子是用好几股麻搓的,结实得很。
霍去病皱着眉,从阿古达靴筒里搜出一小卷羊皮纸,展开来一看,上面用胡文写着:“每得汉家烽火规律,赏良马十匹。”
刘妧接过来看了一眼,没说话,只是转向屠耆:“屠耆大人,这传讯快不快,关乎士兵的性命。您瞧这两种法子,哪种更能救急,一目了然。”她指了指远处的信号旗,“这旗子分颜色,分方向,看得清楚;那号角分长短,听得明白,不比您那模棱两可的烟柱强?”
屠耆盯着那两个沙漏,嘴唇动了动,没说出话来。他想起上个月,自己为了多换些中原丝绸,故意把匈奴小股部队的消息报成大军,害得汉军调了大批人马过去,结果真正的主力却偷袭了另一个方向,死了不少人。
这时,王忠凑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面新做的信号旗:“屠耆兄弟,你瞧这旗子,红的是警报,黄的是调兵,蓝的是求援,清清楚楚。昨儿个我拿给营里的小兵看,人家一眼就懂了,比看烟柱省劲多了。”他又指了指卢修斯的镜子,“这镜子也好用,大太阳天里一晃,跟闪电似的,隔老远就能看见,比点火堆方便多了。”
屠耆猛地抬头:“你胡说!我匈奴的烽火……”
“是不是胡说,您自己心里清楚。”刘妧打断他,声音温和却坚定,“如今汉军在漠北打仗,军情瞬息万变。要是传讯慢了,误了战机,多少士兵要送命?”她顿了顿,从袖袋里掏出一卷竹简,“这是陛下刚送来的密旨,命各地烽燧改用新法子传讯。您是部落首领,不如带头试试?”
屠耆看着那竹简上的朱砂印,手微微颤抖起来。他沉默了许久,忽然从怀里掏出一卷破旧的兽皮卷,递给刘妧:“这是我家传的《匈奴战纪》,上面画着老祖宗传讯的法子,说是‘昼夜分讯,昼烟夜火’,还说‘烟柱分高矮,火光明暗别’……”
刘妧接过兽皮卷,借着天光看了看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