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壶,壶中清水掺着胶东盐田特有的荧光石粉:"那是平原测算之法,若用'悬泉式'漏壶,以恒定水位计时,每刻的误差不过眨眼工夫。"霍去病适时伸手扶住倾倒的漏壶,清水泼在地面,竟显露出北斗七星的图案——那是预先混入的萤石粉遇光显形。刘彻望着地面的星象,想起昨夜承露井中相同的倒影,指尖不自觉地叩击着案几。
恰在此时,灵台顶部传来尖锐的呼啸声。一颗"陨石"拖着赤色尾焰划过天际,坠落在未央宫北阙方向,惊起的麻雀群遮天蔽日,扑棱棱的振翅声如同骤雨。公孙景趁机高呼:"天垂异象,警示改历!"却见小公主从容摸出袖中铜哨,轻吹三声——远处的热气球残骸正缓缓飘落,尾部磷粉燃烧的红光与陨石的轨迹分毫不差。"请陛下随臣验看天诏。"她引领众人至北阙,"陨石"半截埋入夯土,表面"历不正,农不安"六字赫然在目。刘彻拂开浮土,发现陨石竟是中空的,内藏一卷绢书,字迹与小公主呈递的《岁差修正表》分毫不差。公孙景盯着绢书上的星图,忽然两眼一翻晕了过去,手中的龟甲碎片散落一地,如星子般闪烁。
"既然上天借公主示警,"刘彻捏着绢书,目光扫过太学博士们震惊的面孔,"朕命改太初历为'元兴农时历',以公主奏议为主,公孙景等星官协修。"小公主呈上系统生成的新历样本,首卷"五星连珠"图旁附注:"元兴五年三月,五星聚于东井,宜大赦天下。"——这是她测算出的真实天象,误差不过半个时辰。一位老博士指着"惊蛰·治螟虫"条目,画中瓢虫捕食蚜虫的图示旁注着:"虫生七日后,可于卯时捕之。"他捻着斑白的胡须惊叹:"此图与《尔雅》虫谱暗合,却比古籍更简明易懂。"小公主趁机展示"代田法节气表",每亩播种量与北斗斗柄指向的对应关系,让擅长《诗经》名物考证的博士们也频频点头。
亥时初刻,灵台笼罩在皎洁的月光中。刘彻留小公主用膳,青铜食案上摆着新收的粟米饼与苜蓿酱。"那陨石..."他忽然压低声音,目光投向窗外的承露井,"朕使人查过,胶东琉璃工坊的窑温记录里,确实有烧制'天石'的痕迹。"小公主低头拨弄着浑天仪的斗柄模型,在她指尖下,斗柄缓缓转向东方:"民心即天意。让百姓知农时、避灾年,才是真正的'顺天应人'。"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刘彻大笑起来,震得浑天仪上的金乌模型振翅欲飞:"昔年董仲舒上'天人三策',不如你这'天石'一坠来得实在。"他指着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