兄嫂的工作,汪家才不再纠缠此事,掏钱给女儿买了辆速腾。
\n
再后来因为三金婚照置装等事,两家也不是很痛快,彼此都觉着对方太抠了。在陶有道和汪晓娟看来,倘若不是因为陶唐回厂,俩人的事八成要黄了。
\n
这个过程中,陶唐并未参与侄儿的婚事。一来忙,二来他深知兄嫂的性子。直到父母从滨江回来,老俩口当然关心孙子的喜事,数次召开家庭会议,但陶唐一般不发表意见,只是在九月中旬给了侄儿一万元,算是他的贺礼。
\n
以上都是家庭琐事,家家难以避免。陶唐也不是在真空里生活,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。但到国庆前商议婚礼时,陶唐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,其他不管了,但要控制婚宴的规模,陶唐对哥哥说,如果我还在燕京,或者是******之前,有道的婚事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,你们说了算。但现在不成了,要注意些影响呢。我敢肯定,一些人是冲着我的位子来的,跟你们俩或许没什么交情,跟我也一样。但这种事也麻烦,人家来贺喜,总不能赶人家出去。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人数了,我建议不要超过0桌,咱家的亲戚不多,满打满算也就三四十个人,5桌足矣。你们,咱爸咱妈,还有有道的同事朋友,150位应该可以挡住了。
\n
但陶晋夫妇却不干。理由很充分,且不说有道是陶家唯一的根苗,长子长孙,地位超然。就说礼金吧,这些年邻里同事朋友不知上了多少礼,而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,不大办一次怎么能行?陶晋干脆说,你是你,我是我,他们怎么能扯到一起?又不是小荷出嫁,我和你嫂子都是老百姓,连党员都不是,谁会计较?再说了,咱爸咱妈年纪也大了,孙辈的喜事不一定都挨的上,老人们的意思也是要热热闹闹地给有道办一场。
\n
涉及经济就麻烦了,陶唐心里不痛快也不能说你们顾及我的影响不要收礼。陶唐明知道兄嫂说的三条理由有两条都是胡扯,也无可奈何。所以他对侄儿的婚事显得冷淡,一直到号科技大会结束,陶唐才来到五号院。
\n
他是和韩瑞林一起过来的。散会后韩瑞林一直等着他,要和他谈一谈。陶唐知道韩瑞林要说什么,说一边走一边说吧,我得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2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