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想要吞魏,燕国至少应强于它五倍以上。也不知燕王为何这样着急?现在燕军过早陷入僵持,长此这般,对它更加不利。”
\n
冯妙君这些年提拔不少年轻廷臣委以重任,梁玉就接下辅政侍郎一职,为傅灵川副手。此人心志灵敏,有触类旁通之能,但时年只有二十八岁,这时忍不住就求教道:“上回燕攻熙,举国好战;今次燕国侵魏,国内一片反对,此缘熙弱而魏强?”
\n
“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,但这不是主因。”冯妙君向傅灵川点了点头,“傅卿来说罢。”
\n
这其中利害,确该说与众臣知晓,傅灵川遂道:“各位可知,燕国侵熙之前,有多久不曾吞并别国了?”
\n
众臣心里计算,才有人道:“似有十年了。”
\n
“足足十五年。”傅灵川道,“修行者在燕国身居高位者,比比皆是,光是将军就有十二位修行者,其资历最深、官位最高,历年得来的奖赏也最丰厚。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,他们的族人、门生甚至是故交也都得了好处,要么身居高位,要么富贾一方。以我们所得统计,燕国七成以上财富,都掌握在这一小簇豪门权贵手中。”
\n
他稍事停顿,就接着道:“燕王和手下都是修行者,寿命悠长,王位、官位长久不曾更替。日积月累,强者恒强。如此一来,新人想要崭露头角,可就不容易了。”
\n
大家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,闻之心领神会。
\n
最大的权力、最好的资源、最多的财富,都被这些长寿的修行者家族垄断,蛋糕就那么大,后来者即便再有才、再有本事,也难分到一块。
\n
除非……
\n
除非这块蛋糕突然变大了。
\n
“新晋的文臣武将想要得官职、获封赏,就非有功劳不可。而在太平盛世,想拿功劳可不容易。最直接粗暴的办法只有一个。”
\n&nb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4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