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“若是泰西诸国举国来犯,虽然凌彻这样的能臣,只怕也无法取胜。我料想来的只不过是泰西一支先遣军,为的是试探我大余国虚实。”华闲之没有正视赵王李景楼,脸色倒依然从容,“若是我朝能由此惊觉,则尚有回天之术,若是依旧顽固不化,则危在旦夕……”
“正是如此!我那太子哥哥与秦王楚王二位兄长却对此一无所知,江山社稷交给他们,让我如何甘心!”
赵王脸色深沉,不再问华闲之意见,直接决断道:“闲之,如今看来再等下去只会延误时机,只得提前发动了!”
华闲之双眉紧锁,沉默了会儿长长叹了口气:“是,我这便去安排。”
原来按华闲之之计,太子与秦楚二王迟早会自相残杀,无论谁胜谁负,必然会两败俱伤,甚至于双方动用私兵在国都交战,但泰西诸国入侵将这按部就班的计划完全打乱,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定下大局,有些与华闲之本意相左之事也不得不做了。
“真的要如此么?”华闲之虽然应承了赵王,心中却翻滚不止,出了屋子,他默默仰望着天空,自己为的是那个“道”字而将自己的人与剑都交给了赵王,希望借他之手将这个已经渐渐丢失的“道”重新布洒于大余国,但为达到这个目的,却不得不做有违于“道”之事,这究竟是对还是错?
“世上之事,是与非之间还真的很难分清。”当几日之后柳孤寒与阳春雪回到他身边时,他如此对柳孤寒说。比起过于信任他的崔远钟,柳孤寒这个跟随时间并不长久的弟子有时能提出极尖锐的问题,回答柳孤寒这些问题,也是华闲之自省的一种方式。
“我明白。”柳孤寒的回答依旧简单,“世上之事,有所得必有所失,想要获得首先要付出代价。”
“大道之行,也要付出代价啊……”华闲之回过头来,“我只希望,来到这求学的少年们不要成为代价。”
柳孤寒沉默了,华闲之劝动赵王挑这数百少年来扶英,为的是给将来播下希望的种子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7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