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sp;
他语滞下,苏轼便缓缓叙说,“水旱常数,尧、汤亦所不免,又岂可强加于今人?当年政党之争频繁,是故言论多有偏激,那郑侠所书的流民图也亦是如此,所以这到头来,也就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。”
\n
“可……”陈师道不能接受,“曾党之人多是溜须承迎之辈,为上言策,报喜藏忧,若是无所钳制,那这大宋朝早晚得分崩离析。”
\n
旁边李格非和晁补之也觉有理,“履常所言甚是,苏师万不可轻信歹人。”
\n
苏轼瞧他们紧张神色,不觉笑了,“尔等也是为官多年,莫不知帝王心术?”
\n
在李格非几个怔然的神色下,苏轼慢慢将他的计划说出来,直到几人恍然为喜时才停下。
\n
晁补之抚掌而笑,“如此可是无忧矣。”
\n
陈师道是有些吃味,“苏师既有明策,又何必来挑说我等。”
\n
几人哈哈笑了番后,李格非忽然意识到,“此法虽妙,但文人自古相轻,怕难以说服,不过……苏师既出此法,想必是已有良策了吧?”
\n
苏轼捻弄着报纸的一角,看似昏沉的眼皮阖下一半,有精光隐闪。
\n
“只欠一人。”
\n
“一人?何人?”
\n
苏轼笑而不答,反是转向了李格非,“文叔啊,说来你家那小丫头可是长成闺女了?”
\n
啊?
\n
李格非不明所以,苏轼则是笑吟吟地捋起了白须。
\n
……
\n
……
\n
&nb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9页 / 共1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