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本正经地说:“你俩胆子肥了,敢拿我开涮,是不是皮痒了?”说着就要动手。
何雨栋一看形势不妙,赶紧抄起一个蒸玉米,站起来就往门口溜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到了门口,他喊道:“大哥二姐,我去韩春明家了,拜拜啦。”话音未落,人已经窜出了院子。
外面的巷子里,天色已晚,星星月亮都亮堂起来了。
根据记忆中的路,何雨栋知道韩春明家离得不远,走十几分钟就到。
在老北京,大多数本地人都是住在四合院里的。
走出巷子上了大路,才看见路灯。
虽然是晚上,但路上的人还不少。
男的下棋、乘凉,女的聊天,小孩则到处疯玩。
有些节省的年轻人舍不得电费和蜡烛钱,就在路灯底下看书。
这种氛围也就六十年代才有。
比起二十一世纪的车流不息、霓虹闪烁,这个时代多了几分人情味儿。
快到韩春明家时,何雨栋从随身带着的包里掏出几个玉米装进黑袋子里,准备给韩春明送去。
自己撒的谎,还得靠韩春明帮忙圆回来。
所以,送点东西也是应该的。
在这个世上,韩春明是他的同学,也是好朋友。
到了韩春明住的四合院,何雨栋看见家家户户都在吃晚饭。
谁吃得好谁吃得差,他看不出来。
不过,要是哪家炒了肉,香味儿飘出来,整个院子都能闻到。
这种情况不多见,除非是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客人。
走到韩春明家门口,何雨栋喊道:“春明,春明,在家没?”不一会儿,穿着白背心的韩春明就出来了。
韩春明还是那么高挑瘦削,模样也挺俊朗。
韩春明一见何雨栋,就笑着说:“哟,稀客,怎么来了?找我什么事,进来坐会儿吧。”何雨栋摆摆手:“不进去了,你跟我出去一趟就行。”韩春明点点头:“成。”
他俩走到了院子外边,找了个有路灯的地方聊了起来。
韩春明倚着路灯杆,拍了拍自个儿说:“今年这天儿,还是热得早,蚊子也出来得早。”说完他又问:“栋子,找我干什么来了?”
韩春明跟何雨栋关系铁,才会这么亲切地称呼他。
要是关系不好,可不会这样。
何雨栋也不拐弯抹角,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3页 / 共6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