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紫宸殿外
正是百官候朝时。
中书令兼吏部尚书张九龄早早的到了,见着门下侍中兼户部、兵部尚书裴耀卿和黄门侍郎兼礼部尚书李林甫二人一道过来,言谈之间似乎颇为和悦,便起了好奇心:“裴相和李相在谈些什么,如此投契?”
裴耀卿抚了抚胡须,微微一笑:“确实是一件天大的喜事,谢渊与秦风生擒可突干,李过折率契丹余部归降,北边的战事,总算是告一段落,某方才正与李相商议着为他们二人请封。”
张九龄闻言亦是喜悦,只是言辞之间对所谓“请封”却是淡淡的:“他们二人不过区区武人而已,若非中枢定计,岂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立下大功,依张某看,倒是不必太过抬举。”
裴耀卿脸上的笑容微微停滞了一瞬,有些尴尬,不知该说些什么,毕竟谢渊和秦风二人也算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,张九龄这话看起来直实际上却有那么点儿打脸。
一旁一直笑而不语的李林甫适当接过话头,不着痕迹的看了裴耀卿一眼:“张相说的有些道理,此行皆仰仗圣上天威和诸位相公谋划定计,此二人毕竟英勇杀敌,倒是该当封赏。”
张九龄微微颔首,显然是同意他的意见,恰好那边张九龄的同窗好友上来打招呼,他向二人告罪后又过去了。
裴耀卿这才微微皱眉,叹了口气:“张相国对武人的偏见太大了,这实在不是什么幸事啊。”张九龄文人出身,一直不大看得起武人,上次力主杀安禄山也是,惹的圣上不高兴已经好几次了,却一直不见他收敛。
“张相国便是如此,裴相多多担待就是了。”李林甫也是暗中摇头,他早知道张九龄这个性子,倒是无所谓的,那个梦里张九龄曾担任兵部尚书,然而他却远远不似老师张说那样有为将之才,在与突厥作战中因为文人意气曾犯过不少原则性的错误,最后皇帝也忍无可忍停了他兵部尚书的职,改任其他,好在现在裴耀卿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1页 / 共7页